去年晋江两会,跑现场的任务落到我肩上。这意味着我不仅要兼顾日常新闻的“输出”,还要制作“主播访谈”系列视频。透过镜头,我们和读者网友一同享受了全新的两会视觉大餐;而镜头背后,是看不见的汗水和崩溃……
五天六夜,三点一线,我每天都在报社、戏剧中心、党校会场之间来回奔波。老天爷不给面子,五天连下四天雨。为了方便拍摄,我选择骑“小电驴”跑会场,一个三脚架、一台摄像机、一台单反相机,人还没有上车,“小电驴”的车胎就已经有点扁了。在湿冷的环境下,我没办法打伞拍摄,头发湿了干,干了又湿,于是“油头萱”成为我两会期间的外号。
回想第一天去现场,电视台男摄像的“人高马大”,和我的“娇小身躯”形成鲜明对比。这让我有点紧张,最直接的生理反应就是出手汗,握稳定器的手一直打滑。我给自己暗暗打气:“冲就完事儿!”事实证明,只要信念足够坚定,结果都不会让人失望。
在“主播访谈”系列视频拍摄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片头拍摄。拍摄前早已构思好方案的我,到了现场还是乱了阵脚。片头制作代表的是报社形象,现场沟通难、拍摄难,让所有人满意难,无形中我的压力大了不少。
计划赶不上变化是常态。在高压的工作环境下,各种突发的指令,需要整个团队争分夺秒、集思广益。我常在路上接到通知,“在哪?要补录镜头!赶紧来!”我当即掉头,一句“马上!”是我给团队的承诺。
经历了这次的两会“快”时光,我想向所有人呐喊:女摄像也可以跑得比男摄像快!
摄像 刘紫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