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罗海燕:收获一个意外之喜

罗海燕(右)在工作中。

从1月4日踏上岗位至今,罗海燕已经工作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经历了冬奥志愿服务初体验,接下去罗海燕还将继续服务冬残奥会。她说,在报名志愿者之初,便定下了完整参与冬奥和冬残奥的目标,二次助奥,会继续保持刚刚上岗时的热情、韧劲与初心,做好每一次服务。

罗海燕今年21岁,是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三学生。作为技术领域的志愿者,罗海燕在北京赛区的主媒体中心服务,主要负责场馆无线电设备的核验工作。

罗海燕透露,当初报考北京的大学时,就抱着服务冬奥会的考量,“一辈子能遇上一次参与奥运会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能够为冬奥顺利举办出一份力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所以当机会来到时,我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锻炼英语口语能力,自学韩语并取得Topik初级证书,积累冬奥相关知识……经过充分准备,罗海燕顺利通过笔试、面试等四轮选拔,凭借自信大方的笑容赢得了面试官的青睐。记者了解到,罗海燕有着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曾参加吉尼斯世界纪录见证、手拉手云支教和西部信箱等志愿活动。

北京冬奥会开幕前一个月,罗海燕和伙伴们就已经上岗,每天工作8小时,每周有两天轮休。她坦言,虽然工作并不轻松,但每一次帮助到别人,内心都会觉得分外满足。有一回,一位只会日语的大叔前来核验设备贴签,在罗海燕和其他志愿者的通力合作下,帮助大叔解了燃眉之急。“工作结束后,虽然旁边有翻译志愿者,但大叔还是亲自拿出手机翻译了一句话,传给我们每个人看,上面用日文和中文写着‘中国人真亲切’,还跟我们交换了哆啦A梦的徽章。看到那句话时觉得心里暖暖的,尽管戴着口罩,但口罩之下的笑容传递出的真诚和热情是可以被感知到的,也勉励着我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把这份热情传递下去。”

北京冬奥会闭幕前一天,罗海燕收到了一个意外之喜。2月19日晚,罗海燕在安检口值班,看见四个小伙拿着金墩墩过安检,她兴奋地说了一句“So beautiful!”,没想到,打头的小伙竟然拿了两枚徽章送给罗海燕和她的同伴。“过后我们才发现,他们是英国冰壶队的选手,刚刚获得一枚银牌,给我们徽章的是英国男子冰壶队运动员Ross Whyte。幸运的徽章,幸运的我们。现在想想唯一的遗憾,就是当时光顾着感谢,没有当面和他们道一句‘恭喜’。”

值得一提的是,2月4日晚,罗海燕进入“鸟巢”,以观众的身份观看了开幕式。回忆开幕式精彩绝伦的一幕幕,罗海燕仍心潮澎湃,“当国旗在面前升起,我铆足了劲想着一定要唱出平生最大音量,现在回看当时拍的视频全是我五音不全的歌声,没有技巧全是感情。过后朋友跟我说,其实唱到第二句他已经哽咽不能发声,最后全是吼出来的。我想不仅我们,在场所有人那一刻心中对祖国的感动和自豪都是不言而喻的。”

据了解,罗海燕是新晋江人,来自贵州的她自小在晋江长大,对晋江有着深厚感情。罗海燕表示,在晋江的求学经历,塑造了她开朗的性格和流利的英语口语,这是冬奥志愿者选拔面试成功的两大秘密武器,“我小学就读于池店镇屿崆小学,后来在晋江二中和养正中学度过了初高中时光,这三所学校的培养对我能成为冬奥志愿者功不可没,一方面是自信、活泼、开朗的性格,另一方面是比较扎实的英语能力,英语老师们鼓励我们要把英语说出来,而不仅仅是应试的‘哑巴英语’,这和我所接受的教育密不可分。”

逐梦冬奥,步履不停。罗海燕表示,“非常幸运和光荣参加冬奥和冬残奥的志愿服务工作,在工作中,我认识了一群可爱又优秀的伙伴,他们的热情和卓越时刻感染着我不断前进。同时,还要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不断鼓励我,在情感上给予了我很多支持。在冬残奥的岗位上,我依旧会全力以赴,不负此行。”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