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文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顶着冰墩墩“黑眼圈” 前本报小记者冬奥服务记

黄妍珩(前排左一)与中国、牙买加选手合影。

明日,北京冬残奥会将拉开大幕。不论是已经顺利闭幕的冬奥会,还是即将开幕的冬残奥会,都离不开志愿者的辛勤付出。据了解,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有多位晋江学子投身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用微笑传递善意,用专业体现担当,展现了晋江新时代青年的风采。日前,本报记者联系到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黄妍珩和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罗海燕,听她们讲述冬奥故事。

黄妍珩:希望这段经历能助力家乡盛会

冰墩墩同款黑眼圈、现场见证中国健儿创造历史、在异乡感受别样年味儿……回忆过去服务北京冬奥会的一个多月,时间虽然短暂,却为黄妍珩的人生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来自晋江梅岭街道的“00后”姑娘说,“这次冬奥志愿者经历,让我深刻体会到把小我融入大我,奉献祖国的青春誓言,我会继续带着这份志愿精神,点燃更多需要我的瞬间,和所有青年志愿者一起向未来。”

黄妍珩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财务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北京冬奥会期间,她在延庆赛区的国家雪车雪橇中心(又被称为“雪游龙”)担任雪车、钢架雪车团队志愿者,负责终点区雪车车辆调度、证件查验、交通引导等工作任务。

谈及参与冬奥会的初衷,黄妍珩表示,自己一直对志愿服务工作感兴趣,曾担任图书馆志愿者和医院志愿者。最关键的是,冬奥会是世界性的体育盛会,机会千载难逢。当奥运会和志愿者两个元素相碰撞,成功激起了黄妍珩心中的涟漪。

作为土生土长的晋江人,黄妍珩和许多晋江孩子一样,看到雪的机会寥寥可数,对冰雪项目并不了解。为了参加选拔,她恶补了冰雪项目的知识,并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冰雪活动,在实践中增加对项目的了解。去年上半年,黄妍珩先是报名了学院选拔,紧接着相继参加组委会和场馆的面试。经过多轮考核,综合表现优秀的她如愿成为北京冬奥会赛会志愿者。

1月26日,黄妍珩随队抵达延庆赛区,紧接着进行了为期四天的线下专业培训和工作熟悉。从1月31日场馆正式运营到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在这20天中,黄妍珩奔波于时而风和日丽,时而寒风凛凛,时而银装素裹的“雪游龙”,感受着奥运光环下的竞赛气息与体育精神。她坦言,一开始,延庆的雪季严寒天气确实给身为南方孩子的她上了一课,但志愿者的物资保障“大后方”非常给力,为大家准备了各类御寒用品、姜汤等,自己也渐渐适应了这样的工作环境。

黄妍珩笑着说,虽然冰墩墩同款“黑眼圈”是团队每个人的标配,但在“雪游龙”的收获远大于付出。“我在志愿服务中,经常会接触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岗位、不同诉求的人。每当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后,他们总会赠送给我属于自己国家或组织的徽章。每次我看到自己志愿者注册卡上别满了大大小小的彩色徽章时,‘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信念感就会油然而生。每一个徽章的背后都藏着一个故事,是这段宝贵经历的美好见证。”

2月11日,在“雪游龙”,中国选手闫文港获得一枚铜牌,创造了中国运动员在冬奥会钢架雪车项目的最好成绩。彼时,黄妍珩在终点区见证了这个历史性的时刻,“看见五星红旗在自己所工作的场馆冉冉升起,更让我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体育的魅力和奉献的骄傲,这个画面久久烙印在我的心中。”

本届冬奥会赛期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这是黄妍珩第一次没在父母身边过年。她说,虽然不能“小家团聚”,但却有幸“大家同乐”,感受到了别样年味儿。今年春节,场馆志愿者之家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来自北京市不同高校的学生志愿者欢聚一堂,共度佳节。在联欢晚会上,黄妍珩和学校同学一起表演了歌舞节目《少年》,引得阵阵好评,这个节目还登上北京团市委的云上春晚,获得网友们的在线打Call。

据悉,黄妍珩出生于2001年,曾就读于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和晋江一中,喜欢唱歌、跳舞、弹琴,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姑娘。值得一提的是,黄妍珩还曾是本报小记者。她说,小记者的这段经历培养了自己观察生活、记录生活的习惯,更加细致和用心地对待每一件事情。

目前,结束冬奥之行的黄妍珩正处于隔离期。她透露,隔离期间,学校会进行线上教学,重心已经转向学业。今年,第18届世界中学生运动会将在晋江举行。黄妍珩表示,很乐意通过自己参与冬奥志愿服务的经历,力所能及地助力家乡的体育盛会,这是她很想做的事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