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小记者 许庆秋 刘玉琪) 2月25日下午,南泰·东石镇南天小学小记者在校长蔡正伟和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世遗点——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研学采风。
经历了一段路的颠簸之后,我们终于到达金交椅山窑址。穿过一条林间小道,小道两旁是一棵棵参天大树,绿叶遮住了阳光,只留一缕缕阳光透过绿叶间的缝隙射在地上。红色的小花在绿叶中若隐若现,林中偶尔传来一声声鸟鸣,仿佛在欢迎我们的到来。行走在小道上,这里的一切显得那么梦幻……
走出树林,隐约听见小溪“哗啦啦”流动的响声,那是磁灶的母亲河——梅溪,而博物馆便建在这梅溪的旁边。
领队老师带领大家向博物馆内部走去。一进来,我们便看见了琳琅满目的瓷器展品。听老师说,这磁灶窑是宋元时期泉州重要的陶瓷外销窑口,人们通过梅溪把这些瓷器运送出去,然后经过周转运到国外。在日本、菲律宾及东南亚其他国家,这些瓷器都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这也证明了,宋元时期水路对于商贸的重要性。
参观完博物馆,小记者们便移步到真正的金交椅山窑址。踏着一级级的石阶,我们到达窑址的顶部,从上往下望去,整座窑好似一条正盘在山上休息的龙,十分壮观。参观博物馆时,我们已经看过模型,但当我们见到眼前真正的窑址时,内心更是震惊不已。虽然整座窑已经破旧得看不出原貌,但在讲解员的描述下,我依旧能想象出一千多年前窑址的模样。
结束参观,小记者们来到窑址旁的一处院落。老师安排大家坐好,接着便搬上来了一堆板砖。看着那些板砖,大家心底都冒出一个问题:这板砖是用来干吗的?
就在大家疑惑不解时,老师和我们解释说——这是让我们用来画画的,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画在上面。刚说完,已有不少小记者跃跃欲试了。大家纷纷拿出自己的铅笔,把砖当作画布,开始打起稿来。没过多久,一幅幅精美的板砖画就相继在同学们手中诞生。
这次活动,小记者们感受到了历史之美、艺术之美。尽管经历了沧桑变换,有些东西已经变得面目全非,但我们依然可以走近它、感受它,依然可以热爱它、传承它。很庆幸磁灶瓷器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了下来,我们要好好珍惜这些前人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
指导老师 吴滨滨 指导记者 张之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