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来了,不少家长一边“瑟瑟发抖”,一边和“熊孩子”开启斗智斗勇模式。在这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日子里,怎么跟孩子愉快相处呢?遇到淘气调皮甚至“不听话”的娃,又该怎么办呢?来自晋江市磁灶镇大埔中心幼儿园的柯毅楠妈妈蔡双妹对此颇有心得,一起来看看她分享的育儿干货吧!
分享嘉宾:蔡双妹(柯毅楠妈妈)
嘉宾职业:幼儿园老师
推荐幼儿园:磁灶镇大埔中心幼儿园
允许孩子“淘气” 试着营造宽松的氛围
爱会给予孩子更多的安全感,让他们更加自信、快乐地成长。但家长如何做到真正地爱孩子,让孩子在爱的教育下飞得更高、更远、更稳呢?蔡双妹在和儿子相处的过程中,常常自我反思、修正,并在不断尝试中让亲子关系变得更加融洽。
“我儿子活泼好动,非常喜欢玩捉迷藏。记得刚上小班时,有一次我满屋子找不到他。最后,我将目光锁定在房间的大衣柜,可我发现衣柜门外有把大椅子,我心想:他如果钻进衣柜又怎么把椅子重新摆回原位呢?我小心翼翼地拉开衣柜门便听到有个淘气鬼正藏在衣柜里哈哈大笑。我赶紧问他怎么把椅子原封不动摆回去的,他得意扬扬地说:‘我没动椅子啊,是从椅子下面的空隙钻进去的呀!’这个淘气鬼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蔡双妹说道,可即使是这样,她也没有严厉训斥他,而是告诉他下次不要这样和爸爸妈妈开玩笑,因为这样爸爸妈妈会非常担心。
在她看来,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允许孩子“淘气”,保护孩子天真的“聪明与智慧”。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心与爱护。
接受孩子“不听话” 学会尊重孩子的想法
经常听到有人夸孩子:“你们家的孩子真听话,真乖!”对此,很多家长引以为荣。“记得我儿子刚开始见了亲戚朋友从不主动问好,起初我很纳闷,怎么那么不听话,不讲礼貌呢?我反复提醒很多次,发现他一点也没改变,且每次我们的心情都会受到影响。偶然间,我看到了一篇育儿文章中提到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个人想法,不能把成人世界的理解强加在孩子身上。”蔡双妹分享道,从那以后,她没有再责怪她儿子,只要他没有伤害到别人,想不打招呼也没关系,如果不是孩子发自内心的认同,不如让他“不懂事”“不听话”一点。事实证明,当孩子慢慢地意识到懂礼貌是一种品德时,他便自然而然地懂得主动问好了。
“我觉得家长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接受孩子的‘不听话’,尊重孩子内心的想法。后来,我还把儿子的奖励卡找出来交给他,并告诉他如果我不对他发脾气、表现好,他也可以给我发奖励卡,如果不好他就扣掉奖励卡。”蔡双妹笑着说道,久而久之,她发现和孩子之间渐渐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并且互相学会了聆听。原来,相比家长得到孩子的认同,孩子更期待得到父母的认同。
学会俯下身子 理解孩子的世界
蔡双妹回想道:“有一年儿童节,我儿子想要一辆警车,但我认为家里已经有一辆警车了,就给他买了一辆消防车。当他收到礼物时,并不是很开心,只是微微一笑,一点都不兴奋。原来,他认为家里这辆警车发不出声音,喜欢商场里那辆会发出声音的警车。”蔡双妹补充道,那一刻她意识到自己的大意,没有俯下身子、用孩子的“高度”去理解和认识他,没有读懂孩子的心思,没有给他“他心目中的爱”。
很多时候,家长会误以为他们已经为孩子付出了很多,都是对孩子无私的爱,可是缺乏“蹲下来”的意识,缺乏从他的“高度”去看问题的姿态,或许给予的“东西”“爱”并不是孩子想要的。“从那以后,我每次买礼物都会尽量考虑这东西是不是他喜欢的,而不是一味地给他买我认为的所谓的‘好东西’。”蔡双妹认为,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最难的地方是如何真正地爱孩子,通过孩子的行为去了解他的内心,从而给予不同的教养方式。作为母亲,她一直在学习,在观察,在思考。教育之路,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