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要求额外提供居住证、工作证明、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社保记录;强制购买理财、保险等金融产品……为进一步优化银行开户服务,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问题,日前,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优化银行开户服务 切实解决群众“办卡难”和小微企业“开户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以此进一步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
不得有“一刀切”行为
“之前因工作更换,需要办理一张新的工资卡,明显感觉到开卡比以前更加严格。”市民谢先生告诉记者,“以前只要身份证就可以办理银行卡,现在除了要求提供身份证之外,开卡用途、本人实名手机号等都要提供,甚至听说有些银行只能暂时开二类卡,还要社保记录、居住证等。”
记者了解到,目前对于个人开卡的标准各家银行并不一致,部分银行只需要提供身份证原件和个人实名认证的手机号,而不少银行也会通过与客户沟通,尽可能提供辅助性证明资料,以佐证银行卡的真实用途。
就此,《通知》表示,银行对个人和小微企业开展客户身份识别,应当优化相关信息系统,有效对接政府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充分利用公安、市场监管、民政、税务、移民管理以及其他公开渠道获取的相关信息,减少需客户自行提供的证明材料,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同时,银行应当结合各地风险防控形势,合理设置辅助身份证明材料适用范围和条件,细化辅助身份证明材料使用规则。充分考虑异地打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际现状,不得“一刀切”要求额外提供居住证、工作证明、三个月至一年不等的社保记录和实名制手机号等证明材料。
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
小微企业开户方面,《通知》表示,对于开户用途合理且无明显理由怀疑开户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小微企业,银行应当予以开户。加快推行小微企业简易开户服务,根据企业需求,设置与客户身份核实程度、账户风险等级相匹配的账户功能,相应地适当简化辅助证明材料要求。通过实施账户分类分级管理,强化开户后的实地回访、账户动态监测等手段防控风险,不得仅以员工少、企业主户口不在本地、公司经营地址与个人住址相同、公司尚未开业、未在银行存够足额资金等理由,拒绝为小微企业开户。
银行不得在开户时,强制个人或小微企业购买理财、保险、结构性存款等金融产品,或者强制接受其他金融服务。不得将账户功能、开户办理时间与客户购买金融产品或服务挂钩,变相强制捆绑销售。银行应当在官方网站、营业网点内公开个人和小微企业开户所需证明材料的种类、依据和用途等信息,在开户时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超出法律、法规规定和消费者授权范围使用个人信息。
延伸阅读
“睡眠”账户清理 仍在持续
2020年10月,“断卡”行动开启。所谓“断卡”,断的是电话卡+银行卡。银行为了响应“断卡行动”,不仅开始着手清理“睡眠”账户,也提高了银行开户标准,也由此或多或少带来了一些“矫枉过正”的行为。此次《通知》的发布,将进一步优化银行的开户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以来,不少银行纷纷发布对“睡眠”账户的清理工作。
工商银行于2021年12月30日发布公告称,该行将持续开展“长期不动”“一人多户”等个人银行账户(借记卡和活期存折)的排查工作。截至2022年1月10日,连续三年以上(含三年)未发生客户主动交易,活期账户余额低于10元,未签订信用卡、个人贷款还款及其他代收代付协议的账户,其账户功能调整为只收不付。同一客户名下持有4个以上Ⅰ类个人结算账户,且未在该行营业网点对使用多个账户的情况进行合理性说明的,其账户功能调整为只收不付。
该行表示,如您的账户在“长期不动”银行账户排查范围内,且希望继续使用,请于2022年1月10日前完成一笔动账交易(包括存取款、汇入汇出、转账、消费、缴费等主动动账交易,不包括结息、查询、司法冻结、司法扣划等非客户主动发起的动账交易)即视为激活账户。逾期未激活的账户,该行将对其账户功能调整为只收不付。
根据要求,目前,同一客户在同一商业银行开立借记卡原则上不得超过4张。就此,工商银行建议,如您名下有多个结算账户,对于不再需要使用的账户,请您尽快办理销户。如确有真实、合理的用途,仍需保留5个及以上Ⅰ类账户使用的,请前往该行营业网点对使用多个账户情况进行合理性说明,申请所需账户继续使用。如账户交易被限制,您可凭有效身份证件及银行卡,前往该行全国任意营业网点进行身份核实,申请解控或办理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