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b版:理财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理财课堂

哪些保险责任会设置等待期?

本报“理财课堂”专栏持续推出。围绕您自身的理财需求,《理财周刊》顾问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把脉”,量身定制专属理财方案。为了守护金融安全,营造更好的金融行业营商环境,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本报金融维权投诉平台也持续推出,您可就您所遇到的各类金融维权事件,为您的合理维权助力。如果您遇到了各种金融“烦心事”,欢迎拨打热线15106092781进行反馈,或扫描关注“理财周刊”微信公众号,从后台对话框中积极参与。

回顾

根据某保险公司提供的案例显示,2020年底,林先生为其父亲投保了公司的一份住院医疗保险。该产品保单条款中明确写明了“自本合同生效日起30日(含第30日)为等待期……被保险人在等待期内经医院确诊发生本合同所定义的特定疾病,我们不承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向您无息返还所交保险费,本合同终止。”林先生阅读并接受了相关条款后保单正常承保。

2021年初,林先生父亲因连续4个月便血身体不适去医院就诊,经过一系列检查,确诊为直肠癌。林先生随后联系了保单服务人员为其办理赔手续。理赔人员审核了被保人的相关就诊记录,发现确诊直肠癌在保单生效后的一个月内(即等待期内)。最终,林先生的父亲因等待期内确诊保险合同定义的特定疾病并未获得理赔,保险公司退还保费,同时终止相应合同。

分析

所谓等待期,指的是保险合同在生效的指定时间内,即使发生保险事故,受益人也不能获得保险赔偿。

据了解,等待期的设置是为了防止道德风险,即防止客户带病投保。保险保的是符合大数法则的同质性风险,是可控的风险,如果不设置疾病等待期,人们就会在感觉身体不好或者已经生病的情况下去购买保险。保险的基本原理,是保现在健康的人将来面临的疾病风险,而不是保已经发生的风险。

提醒

业内人士提醒,签署保险合同时,投保人应仔细阅读《保险条款》《投保须知》等材料,关注等待期等信息。广大消费者避免因为投保时刻意隐瞒或粗心大意未如实进行健康告知导致无法获得理赔保障的情况发生。

目前,一般跟疾病相关的责任会设置等待期,如重大疾病保险、医疗险、疾病身故,而跟意外相关的责任一般不会设置等待期,不同的险种等待期的时间并非一致。

重疾险的等待期一般是90天或180天,个别产品也存在一年的等待期,没有统一标准。百万医疗险的等待期基本上都是30天,部分产品也有60天或者90天的。定期寿险与重疾险类似,大多为90天或180天的等待期,等待期内因疾病身故,是无法获得赔偿的,只能退还已缴纳的保费。意外险一般没有等待期,次日保单就能生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