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至岁末,2022年春节将至。不少有孝心的年轻一族,已开始筹划新年的家庭集体活动。其中,带家人一起去泡温泉过冬,可谓是好不惬意。然而,退休后的陈大爷近期却遇上了尴尬事,实在无法“追时髦泡温泉”了。
讨论:泡温泉是养生之旅?
“前段时间看见报纸上刊发了陈大爷想要泡温泉遇阻的尴尬事,我便查询了一些资料。发现工作人员小李的劝阻有一定道理,但也不算全对。一般来说,老年人抵抗力比较差,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这三类老人不适合泡温泉。而陈大爷虽年纪偏大,但身体比较好,如果有专业体检或专业医生陪同,或许还是可行的。但我也不是专业医生,所以只能给以上三类老人提提醒,泡温泉虽好,但不必冒险。”退休教师蔡老师表示。
“冬季气温低,人们喜欢待在室内,尤其老人爱好桑拿或在浴池里泡澡。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不论是泡温泉,还是泡澡,对身体都有不少好处。记得我之前去厦门泡温泉时,工作人员有介绍,温泉是由地壳深处的地下水受地热作用而形成的矿化水,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于人体有保健理疗作用。冬季邀约几位老年朋友去泡泡温泉,对解除身体疲劳、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防治老年疾病大有益处。只是,毕竟年龄大了,不像年轻人经受得起折腾,泡温泉要注意的事项就更多了。比如,老年人泡温泉要随时观察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心跳加速(每分钟脉搏超过110次),或感觉头晕、心慌,最好赶紧离开温泉。泡温泉最好是泡到身体微微出汗,如果大汗淋漓,那么就说明泡‘过头’了。”旅游爱好者萧阿姨表示。
支招:老人冬天洗澡非小事
你听说过“浴晕症”吗?“浴晕症”即“冬浴综合征”,指冬浴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胸闷、心悸、口渴、恶心、四肢无力、两眼发黑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能突然晕倒,造成摔伤等严重后果;冠心病人还会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晋江市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张登庆介绍,每到寒冬季节,都不断有人发生此病,尤其是老年人。
“泡澡有很多好处,但老年人如果洗澡方法不当或室内通风不好,也会发生‘中暑’,甚至诱发心脑血管意外。这与夏季的中暑原理一样。”张登庆介绍,其原因是浴室内门窗紧闭,室内湿度明显高于外界,而浴室内人多,空气流通差,时间久了,空气相对浑浊。人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环境中,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大量血液流于体表,回心血流量不足,心脏排血量减少,造成体内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出现一系列症状,如脑组织缺血缺氧可有头晕目眩感,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有胸闷、心悸感,还会出现恶心、口干、四肢无力、呼吸不畅甚至窒息等症状。若体质较差或年老体弱或者本身就有疾病的,还会引起更为严重后果。
张登庆建议,预防冬天浴晕症,应采用科学的洗澡方法:每次洗澡最好不超过30分钟。此外,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老人浴前可以预防性地服药,以防洗澡中出现意外。若想在浴池泡澡,最好先在温池洗浴,然后再过渡到热池。入水要缓慢,先从下肢开始,循序渐进,切不可一下子把身体全都泡到热水中。洗澡的动作也不要太用力,更不要在池中浸泡过久。如感到头晕、恶心,应马上到池外躺下休息。
此外,还应注意饭后不要马上洗澡;经期、孕期、饥饿(空腹洗澡易致低血糖休克)、酒后均不宜泡澡;洗后30分钟内要适当进食。心血管病患者冬天最好洗淋浴,不要去公共浴室泡澡。即使泡澡,时间也不宜过长,以不超过30分钟为宜,水温也不要过高,应保持在32℃~35℃。有相关病史者,应在泡澡前服药或随身携带有关药物,如硝酸甘油等,最好有亲属陪同。万一在泡澡时发生浴晕症,应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且相对凉爽的地方平卧,同时注意保暖,防止感冒,给患者口服淡盐水;发病前有高血压、冠心病者,若出现胸闷、气急、口唇紫绀,可立即按压人中穴、含服速效救心丸等,同时立即送医救治。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和耐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