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咱厝深沪,有一位73岁的老人,他爱诗词、爱书画、更爱写歌。写的歌曲在全国各大奖项中获奖无数,并获得“中国国家一级著作家”职称。如今,他致力于推广闽南语歌曲,希望家乡的声音能让更多人听到。他叫施荣焕,今天,让我们来听听他的故事。
写歌寄乡情 被登报“寻人”
施荣焕1949年生于晋江深沪华峰村,1993年赴菲律宾经商。自小酷爱文学艺术的他,创作的古典诗词、歌词、作曲、剧本、书画作品经常发表获奖。他爱好广泛,如今仍担任晋江诗词学会副会长,深沪诗社社长等职,现为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戏曲音乐学会会员,福建省音乐家协会会员,省曲艺家协会会员,省文学音乐学会会员,泉州市、晋江市音协会员,曾任旅菲深沪中学暨附中校友会副理事长,菲华新联公会民乐团副团长、合唱团团长等。2015年7月获评“中国国家一级著作家”职称。
在诸多爱好里,写歌、作词作曲应该是施荣焕最为人所知的。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施荣焕就喜欢作词,并获过奖。但后来忙于生意,施荣焕很久没有再写歌了。再动笔,源于一次征歌活动。2006年,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举行不具名会歌歌词征集,施荣焕在报纸上看到征集启示后,心有所动,思乡之情涌现,便提笔写下了一首应征作品,没想到的是,一举获得首选,当选会歌。“说起这次获选,很戏剧性。”施荣焕说,由于那一次征集歌词是不具名的,作者在作品上不可以署名不可以留联系方式,而是自己设置一个编号参赛。当时,施荣焕提交完作品就回国了。这一回就是两个月,他不知道,远在菲律宾,主办方已连续4次登报寻找作者。两个月后,施荣焕回到菲律宾,去南瀛诗社参加每月的诗会时,听到大家在说这个会歌找不到作者的事情,“一看内容,这不就是在找我吗?”施荣焕去对了编号,主办方的“寻人”终于有了结果。如今,施荣焕作词的这所会歌常常被唱响,里面饱含了对祖国的思念。再后来,施荣焕受邀为许多同乡社团写会歌,每一首歌词里都有着浓浓的乡情。
将闽南元素写进歌中
写词作曲多年,施荣焕在各种比赛中获奖。2008年,他创作的《深沪湾风韵》获晋江市改革三十周年文艺汇演《创作演出特别奖》,2009年,获晋江市政协诗词大赛三等奖。2010年获全国音乐作品展评歌词一等奖、第十届《世纪大采风》歌词银奖。连续三年获文化部中国大众音协举办的全国音乐展评金奖。2014年参加《建国杯》中国大型音乐展评,一首《中华强国梦》获得词曲金奖,并获2014年歌曲创作杰出成就奖(文化部备案)。2016年创作的《古韵传薪》获福建省少儿丹桂奖一等奖,《中华强国梦》获全国放飞中国梦音乐展评金奖,2017年《不老航标灯》获金奖等。由他作词的歌曲《丝路新里程》选录入2014-2015年度《中国歌曲优秀原创百首》。施荣焕还与国家一级作曲家庄荣沛合作出版《诗琴缘》歌曲集。
近两年,施荣焕常常会做一些主题创作,比如创作抗疫歌曲、南音词曲等。创作时,施荣焕喜欢把闽南元素写进歌曲中。“十九大精神指明灯,举国人民齐欢腾。晋江面貌日日新,渔歌悠扬唱不停。嘿嘿,嗨唆,渔歌悠扬唱不停。罗裳山下春意浓,干群合力争先锋。六守六无创平安,综合治理树新风。”这是来自渔鼓说唱作品《平安晋江》的内容。3年前,施荣焕接到晋江市深沪镇综治办的邀请后,欣然应允参与晋江市委政法委组织的“六守六无”文艺作品征集活动。热心家乡平安建设事业的他,并没有急于创作,而是先进行了一番深入的调研。“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那就要求作品既要准确诠释‘六守六无’的内容,又要通俗易懂,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这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施荣焕说,有一天晚上,他坐在书桌前思考着调研所得,彼时他仿佛听到了窗外巷子里传来的渔鼓声,心中顿时思绪万千,提起笔来一气呵成,一首融入“六守六无”精神理念的渔鼓说唱作品《平安晋江》诞生了。作品一经上交,立马从200多件作品中脱颖而出,最终获评“优秀创作奖”。“渔鼓说唱可以说是一种很有深沪传统渔港特色的文艺表现形式,贴近群众生活,把主题融合进去,能够更好地去传播。”施荣焕说。
用心推广闽南语歌曲
施荣焕热心于普及传播传统文化。在菲律宾时,他就经常组织南音队回家乡交流。回到家乡后,他组织少儿学习班、沪江吟唱队,用闽南语吟唱诗词,与各地诗友交流。作为深沪诗词协会的创会会长,从2009年到现在,他出钱出力,支持协会出版诗刊,至今已经出了62期。
如今,施荣焕专心于闽南语歌曲的创作和推广。“闽南语是闽南地区的方言,我们应该努力推广,让全国各地知道我们的方言。爱好闽南语歌曲的民众不要只停留在翻唱台湾闽南语歌曲,而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创作出更多属于我们闽南地区的原创歌曲。”为此,施荣焕努力把闽南语歌曲推广到全国的舞台上,他写下《异乡点灯红》《渔歌唱不完》《闽南阢的家》《故乡路》《讨海人》等朗朗上口的闽南语歌曲,经常在晚会上演出。他创作的《闽南囝仔》获得全国音乐比赛银奖,成为闽台许多少儿音乐比赛中的保留曲目。
2015年,他创作的闽南歌《同齐打拼》参加全国音乐展评,获词曲金奖。这是一首描写两岸人民一条心,互助友爱共拼搏的励志歌曲,“闽南语歌曲常见的都是以爱情亲情为主题,所以我想写一首表达大爱主题的。”
因为经常参加音乐活动,施荣焕每年都要在菲律宾和国内往返多次。由于疫情原因,这两年,施荣焕没有回菲律宾,都在深沪老家,去年7月,他把自己原来公司的办公室改成会所,取名“英山艺苑”,无偿提供给爱好音乐书画的人聚会使用。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交流,他将办公室重新装修,专门做了舞台演唱区域、乐器弹作区、书画写作区,300多平方米的会所充满了艺术气息。一年多来,“英山艺苑”成了泉州地区闽南语爱好者的聚集地,经常会有人过来交流探讨。
除此之外,施荣焕还为许多闽南语歌手写歌,指导他们怎么演唱。也常常到厦门、泉州、南安、惠安与爱好闽南语歌曲的人交流,与台湾音乐人交流。“我们的家乡话很优美,希望我的努力能让更多的人了解闽南语歌曲,喜欢闽南语歌曲。”施荣焕捋着他的长胡子笑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