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耗时9年改编古籍编成“闽南话字典”

安海77岁高振三:让更多人懂咱厝话

本报记者 黄海莲

教了36年高中数学,退休后却迷上了研究闽南话,花费4年时间编闽南话字典,又花费5年时间排版印刷,历经9年时间终于将字典出版……这是咱厝一位退休教师的励志故事,他叫高振三,晋江安海人,如今77岁了,还在笔耕不辍。

数学老师迷上研究闽南话

高振三与数学打了一辈子的交道。退休前,高振三是季延中学的一名数学教师。教了36年的高中数学。在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期间,发表了多篇数学专业论文,专业水平获得国内权威期刊的认可,辅导学生参加省市数学竞赛都获得了较好成绩。在高振三的书桌上,有一本发黄的杂志,是1989年出版的第2期《厦门数学通讯》,里面刊发了他的论文《关于周期数列的通项公式》,这让他一直觉得很骄傲,“这本期刊在数学界很有分量。”说起和数学的故事,高振三有说不完的话题。但是让他更加心心念念的,是他和闽南话的故事。

2005年12月21日,高振三从教师岗位退休。退休之后的第一件事,他想研究珍藏了很久的一本《彚音妙悟》。这本书写于清朝嘉庆五年(1800年),是一部以泉州音南安腔为主的闽南语音韵学书籍。“这本书是大哥念私塾时用的,后来临走前给了我。”高振三对于大哥留给他的这本古籍十分珍惜,但是却看不懂。“虽然是闽南人,每天都在说闽南话,但是面对这样一本古籍却怎么也看不明白。”高振三很想看懂它,但是忙于工作,总无法静心去研究,退休后,终于可以专心地去研究了。

然而,一场车祸让高振三的心愿又搁浅了。在日常翻看《彚音妙悟》时,高振三渐渐有了想重新改编《彚音妙悟》的想法,“书里的闽南话发音都是用某一个字的韵母与另一个字的声母相拼而得,这种拼音法叫作反切法。很多人看不懂,所以我想把它变成正切法,即用一个字的声母与另一个字的韵母相拼而得,这就与普通话的汉语拼音相一致,更方便人们阅读。”随着身体的恢复,2011年,他终于开始对这本《彚音妙悟》进行改编。

历经9年终成书

由于年代久远,高振三手中的《彚音妙悟》并不完整,“这本书缺了四五页,有些内容都没了。”高振三一边研究编写,一边到处收集相关信息。为此,高振三还专门去学习了电脑的使用,“学习了简单的打字,还有怎么上网查资料,方便了很多。”当从报纸上得知晋江灵源街道灵水社区的吴式鄙老人有一本《彚音妙悟》的增补版时,他欣喜万分,打电话到报社辗转要到了吴式鄙的联系方式,连夜去灵水找吴式鄙。再后来,他又从晋江安海收藏爱好者汪建育那里拿到安溪廖木能编写的《校增彚音妙悟》,该书对《彚音妙悟》里的错别字进行更正。为了求证里面的内容,高振三还与汪建育驱车去安溪找廖木能一起研究。

收到这两本校增版,高振三如获至宝,埋头研读,除了吃饭睡觉,每天至少花10个小时改编字典。“我的妻子对我帮助很大,不仅在生活上支持我,在研究过程中也不断帮助我。”高振三的妻子许月英是季延中学的退休语文老师,碰到不认识、不会念的生僻字,他就会请教妻子。妻子不仅会耐心地解释,还会和他一起研究发音。

在家人的支持下,2013年8月,高振三终于改编好了《正切彚音妙悟》。但是,他不满足于此,又继续研究“一音多字”“一字多音”,“闽南话太博大精深了,每一个字都充满了趣味。”

这之后,他还开始编写“由字查音”的方法,“之前写的那本《正切彚音妙悟》是‘由音查字’,但碰到不知道的音的时候怎么查呢?于是,我研究了如何‘由字查音’。”高振三说,当时妻子的妹妹问他家中晚辈的名字“槿妍”用闽南话要怎么叫,才让他意识到用音查字的局限性,由字查音的重要性,“由字查音,也更符合人们的习惯。”于是,他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编写,终于完成了“由字查音”部分,完成了整体《正切彚音妙悟·闽南话字典》的编著。

2014年底,高老师将字典送到了印刷厂,却没有人会打印。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一位老工人答应帮忙试一试。由于字词排列方式的特殊性,每打一页都要花费数天时间,加上老工人时间排不开,直到2019年8月,这本232页的字典才终于印成出版。

《正切彚音妙悟·闽南话字典》这本厚厚的字典共有232页,收录了约8万个汉字的闽南语读音,它用汉字作声母和韵母,采用正切音拼法,为文字标注闽南语读音。在字典里,“声母”一栏有15个汉字,“韵母”一栏有50个汉字。高振三说:“声母是指取这个字闽南语发音的声母,如‘求’闽南语发音的声母是‘g’。韵母同理,比如‘春’闽南语发音的韵母是‘un’。先背熟这65个汉字的声母或韵母读音,把其作为‘音根’,再来拼读其他字就容易多了。”之前的闽南语字典多数采用反切音拼法,他将其改为正切音拼法后,更方便读者学习和阅读了。记者将字典与原书相比,确实通俗易懂了很多。在高振三的指导下,记者很快就掌握了查询与拼读的方法。

历经9年终成书,高振三非常开心,将书赠送给晋江市相关部门,希望可以为家乡话的传播做一些贡献。以前和数字打交道,如今和闽南话研究打交道,他都乐在其中。现在,闲不下来的高振三一边研究质数的分布、编写与数学相关的内容,一边仍每天拿着放大镜研究《彚音妙悟》,这本古籍里密密麻麻都是他标注的红色字迹……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