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柯国笠
上周末,国产运动品牌匹克发布超级大三角篮球鞋,定价创下新高,来到1299元,再次尝试突破其高端篮球市场的定价天花板。
不用放在十年前,放在三年前,国产品牌定价超过千元,国内消费者几乎不可能为之买单。
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今年,紧抓耐克、阿迪达斯在中国市场多方面受挫的间隙,以安踏、李宁为首的国产运动品牌在持续推动业绩增长的同时,也在不断推动品牌突破升级,价格持续上探,向高端化发起冲击。
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国产运动品牌高端化之路是否可行,又能走多远?无论如何,在直面两大国际运动品牌战役中,迈向高端、抢占头部市场,已成为国产运动品牌进一步发展的题中之意。
01 迈向高端 国产品牌的必然动作
国产运动品牌产品就应该廉价,卖得比国外品牌便宜?这个问题在著名视频APP平台“B站”上被众多运动鞋服UP主所探讨,得到的更多是否定答案。
在这个“Z时代”群体占据绝大多数的受众平台上,年轻人对国产运动品牌试水高端产品给予声援。
事实上,国产运动品牌在高端化上的“试水”已小有成就。
“中国李宁”的成功成为李宁品牌向上的最佳动作。“中国李宁的价格已经和FILA旗鼓相当,但是它崛起的速度极快,我们也感受到了这种冲击。”某不愿具名的品牌总监告诉记者,国产运动品牌服装品类大货产品能够卖到四位数的价格,“中国李宁”属首家,“这也让其他品牌看到国产运动品牌做高单价单品成功的希望。”
上个月,李宁发布了全新独立高级运动时尚品牌LI-NING 1990(李宁1990),产品定价在800元~4200元左右,是中国李宁产品定价的1.3倍~1.5倍,试图在“中国李宁”的成功之后,再造一个高端化品牌。
无独有偶,上个月,安踏也做出动作,由国旗款衍生出的“星系列”产品继续进化,打造出“安踏冠军系列”产品线,推出“安踏冠军高端训练系列”“安踏冠军荣耀系列”“安踏冠军城市轻运动系列”及“安踏冠军运动文化系列”四个子系列,定价599元以上。9月,安踏推出的面向 Z 世代的“UNIT A”系列与著名设计师 Michael Bui(曾设计Adidas Z.N.E. PULSE)合作,在潮流领域持续突破的同时,利用开辟出的新产品线,重新树立价格体系,提高产品单价。
此次,匹克在科技大会上发布221克的跑鞋UP30 2.0 Elite定价999元,号称“对标国内顶级竞速装备”,采用复合中底材料的超级大三角篮球鞋更是来到1299元。而匹克新上市的中高端新品已经在消费者人群中产生声量。
除了主品牌迈向高端外,安踏和特步还在多品牌战略中进行高端产品布局。
其中,安踏旗下FILA早已承担起中高端时尚运动品牌的角色,其还收购了始祖鸟(ARC’TERYX)、迪桑特(DESCENTE)等高端运动品牌,新晋品牌持续接棒迈入高质量发展期的FILA,成为安踏高端板块的潜力“新股”。
特步则引入资本,大力挖掘帕拉丁、盖世威、索康尼等新购入品牌的发展潜力。同时,今年5月,特步集团还在 “2021少林系列新品发布会”上推出全新高端厂牌“XDNA”。特步集团方面透露,“新厂牌的国潮产品单价至少有30%以上的提升,甚至达到1倍。”
福建省体育产业研究院研究员任慧涛表示,国产品牌产品价格的进一步提升,甚至突破以往国人的认知,从侧面反映出国产运动品牌在品牌升级方面的积极尝试。在当前与国际品牌的竞争中,国产运动品牌中需要有部分品牌能够冲击高端化,打破两大国际巨头在头部领域的绝对优势,这是国内运动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
02 背后逻辑 科技颜值的全升级
如果说,提价是国产运动品牌发力高端化的最终表现,那么提价背后品牌提供的产品附加值则是产品大幅提价的底气,也是品牌持续高端化的重要支撑。
如何打破消费者对国产运动品牌“廉价”“没有科技”“设计欠缺”等的刻板印象?以李宁、安踏为首的国产体育用品龙头企业选择用更好的产品说话。
在服装领域,时尚潮流相比传统运动更能支撑起高溢价。为此,李宁率先从服装入手,在其优势的设计领域发力。
2018年,“中国李宁”以具有代表性的红黄搭配登上纽约时装周,打响了国产运动品牌品牌升级的第一枪。
开源证券的研究数据显示,李宁通过“中国李宁”搭配李宁大货的方式成功切入高端购物中心,其核心点位资源不仅提高了门店的流水,更帮助“中国李宁”顺利完成了品牌升级。
安踏紧随其后,近年来,其推出的kt系列产品、“星系列”产品,沿用中国古典 “高山流水”等元素,获得市场认可。
此外,安踏强化其专业运动属性,展现其在科技方面的实力,通过与重大赛事合作及冠名,达到品牌向上的目的。
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唯一的官方体育服装合作伙伴,2020年安踏取得了将国旗和冬奥组委会会标结合的特许经营权,以此形成产品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不仅如此,充分利用冠军和“国家队”资源,安踏还将冠军店开进了一线城市的重要商场,提升品牌调性,成功“出圈”。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国旗系列对安踏而言,如同中国李宁之于李宁,借鉴李宁品牌升级过程,安踏国旗系列可以充分展示安踏科技研发实力,重塑消费者对安踏的产品认知。
这样的看法,在市场中得到了印证。
安踏电商板块负责人吴婷婷告诉记者,在东京奥运会期间,安踏淘宝指数持续上升。“我们的不少国旗款产品价格比安踏普通产品贵,而且不打折,但是仍然受到消费者欢迎。”吴婷婷认为,作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赞助商,“在奥运、国旗款的背书下,安踏实现了品牌升级。消费者能够接受安踏更高的价格,以及价格背后安踏产品的科技含量。这也为我们尝试更多高单价、高质量单品提供了帮助。”
将最尖端科技应用在更多产品上,让产品带来更高溢价,从而实现品牌升级,则是包括安踏、李宁、匹克、特步、中乔体育等在产品提价策略上的另一动作。近年来,国内体育用品行业中,包括A-Flashfoam、弜科技、态极、騛速科技等,以及氮科技、生物基·澎湃科技、爆澎科技等超临界发泡工艺,被众多品牌充分在高端鞋品上应用,乃至下探至平价鞋款。
而在B站上,著名的体育用品测评UP主“Z哥”在评测国产高端系列产品时就表示,有颜值、有科技、有故事,是国产运动品牌在推广高端系列产品时的固有路径。
运动鞋服市场观察人士马岗表示,国家综合实力在不断提高,国人的文化自信心不断提升,对国货的消费信心也在增强,这都是国产体育品牌崛起的原因。“2021年是国产体育品牌崛起的拐点,也是国产体育品牌向上进军高端市场的拐点。”
03 高端之路 耐心背后还需理性
在2019-2021年上半年的惊艳过后,安踏和李宁的国货时尚潮流路线,在过去一个季度里似乎走得不再那么顺利了。
根据李宁的三季报披露,主打国潮的“中国李宁”品牌,三季度零售渠道与批发渠道的增长速度,从二季度的90%左右跌至30%~40%。
前有H&M等快时尚品牌跌落神坛“之鉴”,需要国产运动品牌注意的是,以“国潮”等外观设计为主的时尚潮流发展路径的更迭速度极快,年轻用户对品牌忠诚度较低,更注重设计感与品质感。品牌一旦无法跟上年轻用户的喜好,便有被抛弃的风险。
这样的情况在户外品牌Helly Hansen身上就曾出现过。在上世纪90年代,Helly Hansen就凭借著名嘻哈音乐歌手受到美国年轻人的欢迎,由此从原有的专业户外运动转向跟随潮流市场的路径,最终也走向没落。
从两大国际品牌的发展路径中,国产品牌可以学习经验。从耐克、阿迪达斯的发展史可以发现,产品力是他们多次实现再增长的真正因素。
1985-1993年,由于产品定位上错过慢跑热和女性运动潮两次发展机遇,阿迪达斯进入负增长和亏损期。然而2013年,通过推出Boost科技及运用Boost科技的系列鞋款(包括椰子、UB等),阿迪达斯迎来了加速增长的新周期。
耐克也经历过这样的情况: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于和锐步在女性运动鞋、篮球鞋上竞争失利,以及乔丹退役等的影响,品牌增长遭遇瓶颈。然而,耐克最后通过持续升级Air气垫技术,接连推出Airsole、AirMax、ZoomAir等多代科技,产品力大幅增强,直至今日,air气垫技术仍然深受市场认可。
对此,有专业人士认为,当前,疫情下库存周期成为不少品牌企业的短期风险,但是当风险消除后,乃至当下竞争格局中,品牌价值的进一步提升还有赖于长期规划发展,落实到最后,还是产品力的表现。
马岗认为,国际品牌并未在国内市场上完全失宠,国产体育品牌未来想占领更多的高端市场任重而道远,“消费者或许会不理解,一个国产品牌凭什么卖这么贵?这需要国产品牌在产品和设计上不断升级,也需要有更多的耐心。”
任慧涛表示,国内消费者的惯性思维不容易打破,还需要时间。国产品牌还需要不断深耕包括科技、设计等在内的多个方面,不断缩小与国际两大品牌的差距,持续提升产品力,通过不断给国内消费者创造“惊喜”,来持续打破消费者的固有思维,在提价的同时,实现消费者心中的“品牌提价、提质”,才能在高端领域抢夺两大先行者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