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沈茜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实施新时代山海协作。这为念好山海经,贡献新时代山海协作样本,提供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2012年10月,晋江、长汀因“山海协作”结缘,如今已携手走到第10个年头。10年来,晋江先后牵手长汀、上杭,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等方面取得实效,三地交流学习更趋紧密,成果更加丰硕。
“走亲”叙情 越走越亲
今年10月29日至30日,晋江英林镇接待了一批长汀来的“老朋友”。长汀县宣成乡党委书记岳绍峰带队到英林镇,开展“山海协作”对口帮扶互访活动。每年这样的“走亲访友”,对两地来说,已经成了惯例,进一步深化了山海协作的情谊。
多年来,两地不断深化结对共建。在扶贫帮困中,英林心慈善基金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年安排慰问金帮扶宣成乡困难群众,已先后帮扶数十人次。此外,英林籍企业家在长汀投资兴业,为当地创税、促进就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对下一步对口帮扶工作,英林镇党委书记吴靖宇表示,英林镇将充分发挥产业经济优势,用心用情用力推进对口帮扶工作向纵深发展。
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才能拉近彼此距离,增进两地情谊。
小小的一本书,是点亮孩子世界的一盏灯。在上杭县城南小学的每一个班级,都有这样一个“图书角”,点亮了学生们的“读书梦”。
晋江团市委负责人表示,“班班有个图书角”项目得到了晋江市青商会、永和镇青商会的大力支持,共捐赠善款6.4万元,用于支持上杭县城南小学、寨背小学建设图书角。
“这是最直观、最生动的爱心教育课,让孩子们懂得感恩、懂得回报。”城南小学校长吴茂生表示。
晋江和长汀、上杭还立足资源禀赋,推动山海协作进一步拓展到民间交流、企业合作、社会参与。2016年起,晋江长汀两地居民可凭身份证享受互游互免门票;2019年4月,天守集团董事长蔡天守借女儿女婿喜结连理之机,定向捐赠长汀县慈善总会100万元……通过不断加强民间交流和互动,推动三地大交流,促进民心相通。
产业扶持 助推发展
为了更好把“海”边的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与“山”里的生态、资源、劳动力等优势,有机结合起来,晋江和长汀携手共建产业园区,推进山海“联姻”。
晋江(长汀)工业园区早在2012年7月就挂牌成立,是首批福建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区。园区成立以来,晋江、长汀两地投入共建资金约5.01亿元。截至目前,园区共入驻企业36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培育产值超5亿元企业2家、超亿元企业3家。
实际上,晋江、长汀的产业协作由来已久。在共建园区之前,天守纺织、盼盼食品、安踏体育等一批晋江品牌企业就已落户长汀。
“得益于‘山海协作’,在两地党委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公司取得稳步发展。”长汀盼盼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盖桂林说,这些年来,公司从一个厂区到两个厂区,拥有生产线65条,产值从3000多万元增长至10.6亿元,税收突破5000万元,拥有员工1000多名。
除了晋江(长汀)产业园区产业发展项目,10年来,晋江市还在长汀积极落实帮扶晋江-长汀水土流失保持示范园生态环保项目、2个科教文卫项目、长汀县汀州白沤亭(状元亭)风景区和15个美丽乡村建设结对共建项目,累计落实帮扶项目20个。同时不断加大帮扶资金投入,10年来,晋江市援助长汀县直接投入资金超2.3亿元。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