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从健康体检走向健康管理

晋江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转型之路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忙碌的工作使得现代人生活压力大、精神紧张,有相当部分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加上长期的饮食不合理,活动量少和生活不规律,现代人越来越容易受到疾病的威胁。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快,健康服务新需求激增,居民的健康体检意识逐渐增强,健康体检早已经成为不少人心中的每年必打卡项目。对此,早在2018年,晋江市医院健康体检科就已开始布局转型之路:从健康体检走向健康管理。

“软硬兼施” 踏出关键第一步

2018年,为积极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战略,切实推进健康管理的真实落地,逐步实现医疗重心前移,经过晋江市医院领导办公会多次讨论决定,明确了晋江市医院健康体检科向健康管理中心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步。

晋江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李懿介绍:“2018年以来,针对科室发展我们做了全新的规划,整体组织架构方面总结为‘三五七’策略,即三大体系(套餐体系、流程体系、服务体系),五个部门(医检组、护理组、医健结合组、导检组、外联组),七大系统(干部职工健康管理系统、医健结合系统、中医治未病管理系统、远程会诊系统、职业健康检查系统等)。”同时,召开会议梳理现状,针对存在问题列明轻重缓急,逐步突围。扎好基本功,更换全新的健康管理软件系统;蓄力再升级,吸纳组建人才团队,最终实现了设备、环境、人才队伍的升级,每一步的稳扎稳打使得健康体检科焕然一新。

向内磨砺接受挑战与机遇

经过2018-2019年的升级改造,晋江市健康体检科的业务量实现了双倍增长;2020年初,准备进入新一发展阶段时,因新冠疫情影响,为落实防控要求,体检中心关科停诊,所有医务人员投身战疫一线。

李懿副主任介绍,“疫情来临对于科室的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新冠疫情的暴发,让人们对健康管理和疾病的早筛,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某种程度上加快了健康管理产业的发展,开始从被动逐渐转为主动。”

“疫情期间,科室停诊并没有让我们停下发展的脚步,倒是更坚定了我们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的决心。”回顾过去一年的科室发展,李懿副主任表示,除积极抗疫外,2020年2月底,晋江市健康体检科组织了第一期院内职工自我健康管理活动,活动主题为21天健康习惯养成记。特殊的岗位性质,使得很多医务人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健康问题,如超重肥胖、代谢紊乱、肩颈酸痛等。这场通过三人组队的形式,成员参与运动、饮食和睡眠打卡获得积分,以竞赛的方式促进了职工自律性的养成。这场活动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功,所有参加的职工均感言收获颇丰。

第一期职工自我健康管理活动结束后不久,2020年5月份,晋江市医院体检中心迎来复诊开科。为开启新征程,在健康体检工作稳步恢复常态之后,9月份科室继续组织了第二期院内职工自我健康管理活动,主题为“重走长征路”。李懿副主任介绍,“此次活动共有67名职工参加,组成11支队伍,通过App设计虚拟长征路线,每天步数积累闯关形式完成徒步长征的任务。同样是运动、饮食和睡眠打卡,新增了个人感想、科普小常识的加分项,活动周期三个月。活动形式更加有趣多样,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这两场活动的举办,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健康管理工作的信念!”

借力前行开启健康管理新征程

“我院于2021年1月底完成了新院搬迁工作,经历之前的沉淀,在新院的设计布局上正式将健康体检科更名为健康管理中心,开启全新的规划。”李懿副主任坦言,未来,晋江市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发展目标和重心,是迎接全民健康管理的新时代要求。

健康管理,理念先行。早在2018年,健康管理中心就开始邀请各专科的专家,走进市直镇街单位、走进学校、走进国企私企,开展健康科普工作,积极推广健康理念。自2021年起,在外出的健康科普活动中,健康管理中心还会安排专业的主检医师进行检后报告解读,以及健康管理师协助开展生活方式指导。同时,规划部署承接单位团体健康管理服务,包含团体体检总结建议、高发疾病分析、团体健管活动策划等更有深度的检后服务。

对于检后常见的如幽门螺杆菌感染、肺部结节、甲状腺结节等高发的阳性体征,健康管理中心还进行了后续的专病健康管理服务。联合相关专科主任专家,成立健康管理专家团队,共同制定专病健管干预方案。

在慢病管理项目建设上,健康管理中心还申请加入了由上海瑞金医院宁光院士发起的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区域中心,借鉴顶尖团队的力量,开启规范化的代谢性疾病管理路径,进一步完善健康体检到健康管理的落地,真正实现健康体检的目的。

李懿副主任坦言,“我们希望在未来,更好地服务晋江的每一位市民,推广健康理念,推广生活方式医学,结合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积极探索慢性疾病的管理模式。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最大限度地促进全民健康,让广大市民学会自我健康管理,将疾病挡在门外。”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