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子
“何必漂洋过海,这里就是南洋。”驾车进入漳平市南洋镇,路边宣传牌上的这句话深深吸引了我。
在我的印象里,南洋和新加坡,是经常连在一起的。果然,汽车拐进南洋小学门口,没多久,就一直上坡。上到半山处,眺望远方,南洋镇尽在眼底。远处,重重叠叠的山,一座高过一座,云岚像彩带一般缠绕在山腰,给人仙境一般的感觉。难怪,这里会成为水仙茶之乡。
终于,翻过重重大山后,越过一个山坳,我们远远看见,在一层层绿油油的茶田之上,有一排吊脚楼一样的建筑。我们的目的地——大用有机茶场到了。
门前清流蜿蜒,阁楼茶香四溢。坐在茶场的观景阳台,我们沐浴在落日的余晖和悄然漫流的雾气中,晚风迎面,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呷一口主人泡的漳平水仙茶,听着这座茶山曾经的故事,我们恍然有一种“今夕何夕”的隔世之感。
这里是梧溪村的最高峰,海拔900米,终年云雾缭绕,霓虹万千,犹如人间仙境一般,空气澄澈,没有尘世的喧嚣,厮守着最初的至纯至圣。
在主人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10年前,北大的秦火保老师携着他对原生态农产业的热爱,在这里种出有机茶来。如今,大用山已成为闽西最大的有机茶茶山之一。
秦火保老先生,今年60多岁了。带动老先生一路坚持的是对有机茶水仙茶的信心和追求无化肥、无污染的纯天然茶叶的恒心。如果没有秦老师10多年来对初心的恪守、对大自然的执着、对健康生活的专注,哪里会有这一方远离世俗的茶园净土,哪有这片让我们的内心沉淀的地方。
这座以大用命名的山,风云变幻,景色无穷。我们到来时,正是雷声滚滚、大雨将至未至之时,此起彼伏的蛙鸣是这座山的主旋律,静心谛听,称得上是一种至高的乐趣和享受。
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静寂中,我对“大用”这两个字忽然有了别样的体悟。曾经读过一句话,叫作“无用之用,方是大用”,出自战国时期庄子所著的《人世间》。原文是“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大意是,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就像大用这座山,千百年来,在大多数人眼里,这样偏僻而高峻的地方,自然是没有很大用处的,但在秦老师等专家的眼里,却是一片罕有的有机茶园。这正合了几千年前庄子的理念:人生之道的“无为”就是要顺其自然,根据自然本质的需求来追求个人在生活中的理想,实现自身的个人价值。简单地说,便是我们要直视本心,同时要遵循自然规律。
秦火保老师在种好有机茶的同时,对周边进行生态修复,引进多种多样既具有观赏性,又有固土防虫作用的花草树木——马缨丹、桂花、杨梅、樱花、印度檀香、黄花梨等。靠着“一分种,三分养”的理念,秦老师在有效地保证茶田高品质输出的同时,还对当地的原生态自然环境进行严格保护,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事啊。
“头戴绿帽子,腰缠金腰带,脚穿大草鞋”。你看,山顶的大片绿色森林就是帽子,那弯弯曲曲的茶山就是腰带,茶山脚下的水库和其他绿色配套则好比大用山脚上穿的鞋子。
“浮云能蔽日,山色随风开。晴雨由大用,美美自天来。”秦火保老师的团队,还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大用山开发出特色民宿,吸引了大批沿海游客前来品茶、休闲、养生。正可谓:“无边风光无边际,多来重游多来意”。大用,是我一见钟情的地方,是来了还想再来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