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仁和东石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致敬——冲在“疫”线的白衣战士!

医护人员在实验室检测标本。

周振淞(左二)在健康观察点督导。

本报记者 许春 陈巧玲

“疫情面前,我们都有心理准备。遇到任务,大家都积极踊跃报名,不喊苦、不喊累。”昨日,谈及十多天来连轴战“疫”,晋江东石中心卫生院内科医生、党员陈天赐如是说。而这,也是广大医护工作者面对疫情时的共同心声。

最多一天采样49272人,实验室24小时检测,医护人员忙完采样回科室继续接诊,采样员连续采样十多个小时导致晕厥……连日来,东石中心卫生院医护团队白衣执甲、逆流而上,以“战‘疫’有我、永不退却”的顽强精神,牢牢守在防疫一线,坚强守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群可敬可爱的人,听听他们的战“疫”故事。

“苦点累点没关系,只盼疫情早点过去”

讲述人:陈天赐(党员,东石中心卫生院内科医生)

9月13日,我和另外5名同事一起参加了晋江市第三批外援核酸采样小组,到泉港区涂岭镇参加核酸采样工作。

因为前一天值夜班,我下夜班后眯了一会儿,凌晨2点多起来准备行装。到院区集结、跟大部队会合、出发泉港,清晨6点多,我们抵达目的地。7点多,我们就开始采样,10个医护人员一组,当天要采样8000多人。

采样点是露天的,天气十分炎热,大家又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好几个都中暑了。怎么办呢?中暑的人退下来休息,其他人接着上!休息好了的同伴又继续回来接着采样,有点前仆后继的悲壮感。大概忙到晚上11点多,当天的任务终于完成。连续采样十六七个小时,累吗?当然是很累的,但这事我们都有心理准备。

在泉港那几天,休息的时候,我会跟1岁多的孩子视频,在那个瞬间,感觉疲惫感都少了许多。我爱人也是医护人员,好在家中有爸妈帮着带孩子,顾好“大后方”,我们也能安心工作。

17日中午,我们结束支援任务回到东石。此时,晋江的核酸检测工作正是任务最重的时候。18日,我们又继续投入东石镇核酸采样队伍,开始新一轮的奋战。

我们苦点累点倒没什么,所有奋战在战“疫”一线的人员都很辛苦,只希望疫情能早日过去,大家的生活恢复如常。

“听说,是警车送我到的急诊室”

讲述人:孙欣莉(东石中心卫生院儿保科医护人员)

作为医护人员,晕倒后被警车送回医院急诊室,可能还真的不多见。

9月17日那天,晋江启动“四重一轨迹”人群和“一户一人”核酸采样工作。上午8点多,我开始在梅峰村采样点采样,大概忙到中午12点多。当天天气非常炎热,一上午的时间,我的衣服已经全部湿透。

下午2点30分,我转战大房村采样点。因为需要采样的人很多,我们就一直忙着。其间,我已经感觉身体有些不适,但想着应该快采完了,就想再坚持坚持。接近下午6点30分,我开始明显感觉到胸闷、头晕,赶紧解开防护服坐下休息。没想到,我没坐一会儿就晕了过去。后来听同事说,我晕了以后,大家赶紧查看我的情况,因为救护车要保障采样现场的医疗所需,所以是用警车把我送回的急诊室。

心律紊乱、低血钾……到急诊科一查,就是劳累过度引起的,可把大伙吓了一跳。

不过,这段时间以来,医院全员长时间奋战,“倒下”的可不止我一个。9月20日,我们妇产科的护士杨丽红从上午9点半采样到下午1点多,就有点中暑肚子疼。下午两三点她又接着采样,一直坚持到傍晚,不适症状更加严重。直到看见她躺在椅子上头疼起不来,大家这才知道她中暑了。

不只是女生坚持不住,入户给居家观察人员采样的外科医生黄程川,在连续入户近12个小时后,也生病了。为了避免感染,每入一户,他们都要换一套防护服,身上一会儿被闷出汗,一会儿汗又被风吹干,冷热交替再加上疲劳工作,很容易生病。

“检测实验室,24小时‘不打烊’”

讲述人:陆宗鑫(东石中心卫生院检验科主任)

同事们在烈日下、黑夜里采样,我们则24小时在“PCR”实验室里检测标本。

从13日开始,我们科室就开始轮轴转,一天2个班次,一个班次12个小时,实验室永远有人在忙碌,24小时“不打烊”。遇到时间紧、任务重的时候,1个人甚至要连着上2个班次。

拆包加样、上机提取、信息录入、标本扩增……每次标本送到,我们都尽量争取在4小时内出检测结果。院内发热门诊患者的标本,则须在2小时内检测出结果。最多的一天,我们完成了1500根管的检测,其中大部分是“十混一”管,也有单人单管。

虽然我们不用在高温下作业,但“全副武装”、一个班次12个小时忙下来,大家也都被防护服憋得浑身湿透。在任务最重的那几天,组员们连续通宵了两三个晚上。

前几天,我们新增了一台扩增仪,检测数量一下就翻倍了。大家虽然累,但心里更有成就感了。

“我们守好大后方,让大家更安心地战‘疫’”

讲述人:周振淞(党员,东石中心卫生院院长助理、医疗服务部部长)

疫情突发后,摆在我们医院面前的有三大主要任务:一是做好核酸采样和检测;二是提供院内日常诊疗服务;三是做好院感防控工作。任务虽然艰巨,人却还是那些人,有限的人力如何调度、调配成为关键。

每天,我们都会根据当天的工作内容进行人员调度。任务最重的一天,我们出动了215名医护人员,加上后方医疗物资准备人员,几乎“全员上阵”。好在,有东石镇30多家卫生所、个体诊所等小型医疗机构的医务工作者们与我们同行战“疫”,有力充实了我们的医疗力量。

在人事安排上,我们对五官、口腔、胃镜三个科室进行停诊。17日开始,中医科、手术室也暂时关闭。在各开诊科室,留一两人24小时值班。从采样点忙完的医护人员又及时充实回各科室,保障日常诊疗服务。

除了协调人力,医疗物资保障也是重点。当天采样人员需要多少防护服,都是哪些型号,标本的转运、医废的处置等,都是幕后看不见的工作。

20日晚10点多,采样工作还没结束,医疗物资不足了,运送人数也没有了,还好我就住在东石,于是我开上车赶紧给采样点送去。那天忙到凌晨2点回家,4点医院又打电话来,我赶紧起床赶到医院。同事们在前面奔跑,我们大后方就必须给他们做好调配支撑、做足后勤保障,让大家可以更安心、更安全地战“疫”。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