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b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磁灶67岁苏世习:泼墨书写苍劲人生

逐梦 为习字自制铅笔逛遍寺庙

他当过老师教过书,当过公务员办过案,还下海经过商……但他最为人所熟悉和称道的,则是他从小爱好书法,成就了自己丰富的书法人生,且培养了不少书法爱好者的故事。因与书法的深厚结缘,他回到家乡晋江市磁灶钱坡村,掀起了一阵书法艺术学习之风。他就是来自咱厝的67岁书法艺术家——苏世习。

1958年,苏世习出生于晋江市磁灶镇钱坡村。自5岁父亲去世后,他的家庭变得非常困难,仅通过母亲的劳动支撑起家庭,养活7个兄弟。

在闽南,农村有不少寺庙。苏世习上小学认字后,墙上的经文引起了他的兴趣,耳濡目染下,他更加热爱学习,爱写爱画。

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为了练习书法,苏世习没有条件就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买不起铅笔和纸,他就去学校的垃圾堆里捡铅笔头,把里面的铅芯拔出来,再找来细竹,将之串起自制成新的铅笔。没有字帖,他就逛遍附近的寺庙。“我小时候的兴趣爱好就是逛寺庙,常一看就是几个小时,特别是刻有诗文、楹联的寺庙。”苏世习说,“后来,我带上木炭去把字拓下,再勾勒轮廓,作为字帖学习。”

“当时,我上的小学是钱坡尚志小学。”苏世习说,母亲曾告诉他“尚志”的含义:“尚,指的是要有尚德博学的胸怀;志,即人需要有志存高远的理想。”母亲的这一句话,影响了他的一生。

年少的苏世习还把零花钱省下来,只买历代流传下来的名人字帖,独自临摹探索。“看帖的关键,就是看各书法家的精髓。”苏世习说,年轻时他痴迷于各种书法字体,想尽办法练习书法技艺。

从小养成的自立精神,让苏世习在面对书法创作时异常刻苦,迄今已潜心学习了60年,写字已经成为他生活中的一部分,一天不写都不行。

筑梦 博采众长塑造书法特色

苏世习从事过很多职业,但书法艺术一直贯穿他的人生。

众所周知,书法不是一时就能练好,要通过一定的时间,具备一定的悟性,并加之勤勤恳恳地练习字帖。

当谈及他喜爱或擅长哪类字体时,苏世习表示,“各个书法家的字体我都喜欢,因为他们各有自己的特点。我认为,学习书法要注意三看五结合。三看,即多看字帖,多看展,多看书法家挥毫写字时的运笔、用墨、技法、章法的布局;五结合,指的是临帖和创作相结合,字眼和线条相结合,楷和型相结合,草和型相结合,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研究书法的路上,最难的是要走进去也能走出来,即要有艺术境界的突破,继承传统并保持创新。”苏世习表示,“学习临摹历代的优秀书法作品是基础,但写得再好也不能被其限制住,要能够融合他们的精髓,创造具有自己个人风格的书法特色。”

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苏世习挥毫泼墨写就了一幅以“寿”字为主的书法作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寿”字暗藏玄机,初看为“寿”字,细看才发现他把“一百年”这三个字皆藏在了这个字中,既突破了传统,又融于一体。这幅字被展示在人民大会堂,并且收录在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研究会主办的“时代丹青 翰墨华章——特邀书画名家献礼全国两会作品集”之中。不仅如此,他写就的作品——杜甫《少年行》,也是运用多种字体组成,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博得了人们的关注,同样被收藏在册。

在这半个多世纪里,他的书法作品流传广泛,不仅有600余幅作品雕刻于闽南地区寺庙、宗祠、学校和民宅等地方,而且有相当数量作品运用于山川大石摩崖壁刻。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家级书法作品集及全国级书画展,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画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书画展、改革开放20年书画展等;多篇论文被中国书协评为优秀论文。

拥有60多年书法研习、创作经验的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书画研究会会员、福建省楹联学会会员。

传承 助力申报“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

在磁灶,科山脚下这个具备湖光山色且具有文化气息的村落——钱坡村显得尤为不同。“明代年间,我们村内有着一榜双龙的传说。”苏世习介绍,当年,钱坡村的苏守一叔侄同登进士第,舞文弄墨从此世代相传。

为延续文墨之香,1993年,在苏世习的带动下,村内喜好文墨之人会集在一起,钱坡书画协会正式成立。村内有了一处习字作画的好所在,作为创会会长的他更是积极鼓励并带动村民学习书法,丰富村民的农村生活。他一边邀请老师授课,一边外出学习交流、参加笔会。

就这样,协会成立7年后,村内书法爱好者的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村里的楼房商店、祠堂庙宇楹联匾额,皆是出自书协的笔端。他们热爱生活、追求艺术。他们曾经只有20个人,短短数年间,已会聚百人。在晋江敏月公园,这批书法爱好者曾展出过110多幅作品;在泉州文化宫等地,他们的作品也被择优展出……多次公开的展览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钱坡村渐渐发展成了书法特色村。

后来,苏世习将钱坡村申报为“福建省书画艺术之乡”。苏世习介绍,当时,省文化厅三次下来考察,考察后汇报到国家文化部。因村内8岁小朋友至80多岁的老人都在写书法,甚至企业家也参与其中,让村内形成了浓厚的书法氛围。因此,在2000年9月,钱坡村被授牌为“中国民间书法艺术之乡”“福建省民间书法艺术之乡”。

苏世习不仅是书法艺术家,也是书法传播者。多年来,他常到各地去教书法、做讲座,被聘请为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艺术导师、晋江老年大学书法教师、国际科学研究院终身客座教授。2015—2017年,苏世习被晋江市人民政府评为优秀教育工作者。他的学生有小学生、企业家、退休干部、老人、军人、高校学子等。迄今为止,他一共培养人才1000多人,其中不少学员在全国及省市书法比赛中获得大奖。此外,连续十几年来,他多次参与“三下乡”的“春联送万家”活动,为村民送春联。

苏世习表示,为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中国书法不断代,他将继续专注于培养书法新秀。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