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b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坚守、支撑与跃升

——专家眼里的晋江未来五年发展之路

向兴引进数码印花机,提升绿色制造水平。 本报记者 董严军 摄

本报记者 柯国笠

未来五年,晋江提出,要对标产业体系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品质城市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创新发展这一鲜明主线”“推进产、城、人三者融合”等,并提出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等三大战略目标。

对此,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王春光,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丁长发,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院长弓太生,福建高校智库区域特色发展研究院院长郑庆昌等专家各抒己见。

他们表示,相比于其他城市,晋江拥有雄厚的优势产业基础。晋江提出以创新发展为主线,继续加码实体产业,并且推进“产城人”融合,不断提升晋江城市、产业、人才等多方面发展水平,发展道路将越走越宽,城市能级有望再跃升。

锚定三大战略目标 坚守实体经济

当前,晋江拥有包括鞋服、纺织、食品、建材、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集群。进一步挖掘、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也是党代会报告中的重要内容。

“无论是在世界的任何一个地方,晋江现有的产业集群在未来、国内外都有极大的经济和市场价值,因为他们都关涉到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丁长发认为,正视传统优势产业的重要性,不仅是“晋江经验”对坚守实体经济的认同,同时也是晋江市政府在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正确选择。

产业是晋江的立市之本。王春光表示,晋江因产业而闻名,制鞋、纺织、服装、纸制品、食品饮料、建材陶瓷等一批传统产业是晋江发展的压舱石,完整的产业链条是晋江发展的优势。晋江提出全链条全流程升级,是夯实产业根基的关键。

“晋江党代会提出的这些主张和观点都非常正确,也符合晋江实际和需求。”弓太生表示,晋江主动融入国家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中,大力发展制造业,推动实体经济发展是值得肯定的。

坚守实体经济,晋江着力三大战略目标。晋江下一个五年发展提出,要奋力攻坚“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担纲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主力领军”“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三大战略目标。

对此,丁长发认为,一直以来晋江人就以“敢为人先、爱拼敢赢”的精神为外人所知。三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一方面是晋江在新的发展布局中,继续紧随新福建、泉州及闽西南协同发展的大方向,一方面是晋江作为百强县,基于自身发展状况和经济基础实力,提出的更进一步的要求。总体层面上,晋江仍然坚守实体经济发展的“最大基础”和优势,锚定三大战略目标的大方向。

坚定创新路径 支撑产业转型升级

如何建立优势?晋江提出将着力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着力建设品质城市等。

“晋江需要通过科技、创新,进一步提升产业、企业产品的高附加值化、品牌化。”丁长发强调,脱离了晋江现有的优势产业进行发展,是无根的发展。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新兴产业的植入都要继续依赖原有的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这是晋江在未来产业结构中如何做好存量、提升增量的问题。”

丁长发举例,鞋服、纺织、食品等是存量的市场,需要品牌化、高附加值化,比如安踏,已经迈向中高端,成为头部企业,其他品牌和产业也需要有这样的转变,形成更加分明的多层次产业生态,“而增量部分,则要根据晋江本地产业、技术、人才加以推进,比如晋江当前正在推动的新兴产业集成电路、智能装备等,需要有一定的制度环境,同时,这些存量的提升也要符合晋江本身的产业优势,比如特种纺织材料,可以基于晋江的鞋服产业获得很好的发展空间。”

对此,王春光表示认同。他认为,在传统产业基础上,晋江将目光聚焦在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提出科技创新,锚定新发展定位,将进一步推动现代化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晋江布局全域科创版图,提出推进科创新区、金井产教融合区,这个方向也是对的。人才、教育、科研、产业等紧密相关。一所高质量的大学不仅能够吸引人才,也能够培养人才。晋江可以结合产业优势,探索有特色、有影响力的教育模式,培育城市的“智慧大脑”。

打造产城人融合 推动城市能级再跃升

与此同时,丁长发指出,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转入寻求高质量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阶段。

新的阶段需要政府有更好的执政能力,从而支撑晋江城市能级再跃升。

“比如在发展空间上,最重要的主体是市场和政府。未来的发展需要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丁长发表示,政府方面要在公共产品方面继续主动作为,而在竞争性领域,要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竞争体系,让市场主体公平竞争,获得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我们看到晋江过去五年在民生方面有许多投入,在医疗教育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有许多动作,也取得了成绩。而在未来,晋江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丁长发表示,政府对于公共产品的持续投入也将影响市场主体,特别是企业在与外部市场主体竞争人才时的优势,“晋江提出的产城人融合的概念就是如此,如果晋江城市的医疗、教育、住房等有一定的优势,那么对于当地的企业招引有影响力的人才就是加分项,特别是教育、医疗,一直以来都是所有人关注的重点问题。”

王春光则认为,“以产聚人兴城、以城留人促产”准确地阐述了产、城、人的辩证关系。“‘产城人’这三者紧密相连,而‘人’是其中的核心。无论是做产业还是做城市,都是为了让人民拥有美好的生活。”

这一点也获得了丁长发的认可,他表示,“未来城市之间的竞争一定是综合性竞争,产业、人才、配套等互相融合在一起,又互相影响,需要晋江同步发力,而且还要跑得比地级市,乃至更高层级的城市更快、更扎实。”

三大战略目标的提出,为晋江未来五年的发展奠定了总体方向。在丁长发看来,作为县级市的晋江在达成目标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突破县域的限制。

“特别是城市的配套要进一步提升,要匹配得上未来的战略目标及晋江作为百强县的地位。”丁长发认为,特别是更加健全、优质的医疗资源、教育资源,更加友好的居住环境、文化环境,都是未来城市之间竞争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能否吸引人才,从而引领长期创新发展的必然条件。“在未来的发展格局中,晋江要正确认识其在闽西南协同(特别是与厦门)、泉州及福建大局中的位置,找到属于自己的机会。”

而在王春光看来,未来,产业发展要实现再跃升,城市平台是关键。晋江的城市建设不能囿于“县级市”的定位,而要对标厦门、上海等大城市,要有国际化的眼光,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体系,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

对话

晋江经济报:晋江提出的产城人融合发展,国内其他城市有没有相应的提法,有何不同?

丁长发:产城人的观点实际上是这些年不少城市意识到的问题。包括前段时间,我和厦门翔安区政府方面也交流过这个概念。应该说,产城人的提出是当前城市综合自身实力条件,在下一轮发展和竞争中重要的举措。

晋江经济报:和同样有鞋服产业优势的东莞等国内其他城市相比,您怎么看待晋江未来的产业布局?

丁长发:东莞的鞋服早在多年前就“出走”东南亚,应该说和晋江不大一样,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情况,包括莆田也有鞋服优势产业,但是发展状态和晋江完全不同。晋江还是要基于自身的产业环境和特点进行谋划,这点在党代会报告中也可以看到,应该说还是很清楚的。

晋江经济报:您觉得在晋江未来的发展中,特别是和其他城市的竞争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特别加强的?

丁长发:主要还是民生方面,比如住房问题,泉州整体房价近一年的快速上升已经让不少年轻人望而却步,晋江也是如此,这个教训实际上东莞已经有前车之鉴了,希望泉州不要重蹈覆辙。还有就是教育和医疗问题,这两个方面应该说晋江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晋江还要进一步提升,比如幼儿园,作为入门,能否在基本水平上得到提升,以及师资力量的提升、教育硬件设施的进一步升级和覆盖。医疗方面主要还是普惠医疗,还是要让优质医疗资源能够更容易、更快地被更多的民众享受到。当然,这背后需要政府方面很多的投入和规划,而在财税体系总体框架不变的情况下,如何实现公共产品的持续性支出,是包括晋江在内所有地方政府需要考虑的。

晋江经济报:晋江提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您怎么看?

丁长发:晋江提出的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先行示范,符合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指引。晋江多年来承担了包括县域集成改革、农村土地流转等多项国家级重点改革项目,有先行先试的条件和突破尝试的机会,其成功经验也确实可以为其他相应的城市所借鉴。

晋江经济报:晋江还提出要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您怎么评价?

丁长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奋斗的目标,也是今年以来国家层面表达比较多的声音。作为‘晋江经验’的发源地,晋江打造共同富裕县域范例也有这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