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以产立市,以产强市。
今年,晋江市委报告提出,要推进产、城、人三者融合,着力构建全方位科技创新体系,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当前,入住企业近千家、规上产值突破千亿元的晋江经济开发区,作为晋江产业发展主阵地、主引擎,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肩负着前所未有的发展使命,对标争创国家级园区的明确方向。
“这次党代会晋江市委首次设立了产业园区联合代表团,可以看出,晋江市委高度重视园区在晋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晋江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许国鑫说,下一步,晋江经济开发区将贯彻落实好党代会精神,按照晋江市委提出的对开发区的规划和愿景,紧抓实体经济不放松,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大力实施“123456”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级园区。
报告提出:积极争创国家级园区 举措:优化“一区多园”, 提升工业园区能级
当前,开发区形成5个直管园区、3个自主管理园区、2个联合管理园区的“5+3+2”“一区多园”发展格局。其中,5个直管园区共有入驻企业926家,规模以上企业214家,限额以上企业90家,上市及上市后备企业57家。目前,5个直管园区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要求。
在福建省98个开发区综合考评中,晋江经济开发区2018、2019年度,连续两年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省第4位;2016年度至今,连续4年蝉联省级开发区首位。近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先后被评为全省商务系统先进单位、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已具备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实力。
下一步,开发区将立足功能定位与产业升级相结合,持续整合优化“一区多园”管理架构,推动成熟园区启动二期建设,探索摸排周边镇、村工业园区合作共建,做大做强园区经济,加快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报告提出:加强优质产业空间供给 举措:拓展空间载体, 积蓄持续发展后劲
当前,开发区总规划面积83.44km2,实际可开发面积约40km2。
为有效破解空间制约,开发区将按照“用好已建、清理未用、盘活闲置”思路,摸清家底,分类研究盘活方案,拓展空间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质产业空间供给。
一方面,探索推行亩均效益倒逼行动。提升园区规范化管理水准,跟踪强化入园企业固投、产值、税收、安全生产、环保等履约协议兑现,摸清产业用地绩效,对低效无效用地,探索兼并重组、联合招商、收回重置、自主升级等模式,倒逼提高土地利用质效。
另一方面,鼓励“零地增资扩产”,积极引导企业采用新建、改扩建等增资扩产方式来实现提容增效。同时,加快“腾笼换鸟”,多渠道推进“工改工”,力促凤竹微工业园第四季度动工等。
报告提出:突出经济开发区产业发展主阵地、主引擎作用 举措:紧抓创新驱动, 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
经过多年发展,开发区形成了以鞋服纺织、纸制品、食品饮料等三个传统产业为主,装备制造、高端印刷、光电能源等三个新兴产业为辅的产业格局。2020年,开发区5个直管园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5.96亿元,约占全市规上产值的20%,其中,产值超亿企业151家,超10亿企业27家。
在科技创新领域,开发区拥有省级以上创新研发平台机构71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54家,省级院士工作站3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58家,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2家,泉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泉州行业技术开发中心8家。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关于第三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的公示》,泉州恒毅机械有限公司、福建华清电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2家企业上榜;在福建省科学技术厅公布的拟入围2021年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名单中,开发区佶龙机械、海纳机械、军鹏特种装备、婴舒宝、亲亲食品等20家企业跻身其中。
开发区产业智能化、高新化、高端化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作为晋江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下一步,开发区将紧抓高新企业培育、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两个重点,全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一方面,服务高新企业发展,用好主管部门指导、科研平台产研合作、联合第三方技术机构嵌入培育及政策效应等力量,全年力争完成高新企业认定48家;另一方面,大力引导企业数字化升级,推动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以“项目带动+典型引路”法,从纺织、鞋服、机械、卫生用品等优势企业入手,联合华为互联网平台,三年内梯次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提升40家以上,助推企业含“新”量、含“金”量不断提升。
同时,以新建投产项目、改扩建技改项目、租赁企业、电商企业及豪新食品市场为突破口,与市直、税务、电力、片区等联动联管,定期摸排潜力企业纳统,力争全年新增规上企业25家以上、限上企业5家以上。
报告提出:推进产、城、人三者融合 举措:加快项目建设,优化营商环境
近年来,开发区累计投入近10亿元全力补齐民生配套短板,陆续推进第八实验幼儿园、第八实验小学、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党群活动服务中心等8个项目建成投用,实现园区绿化、供水、供热、路灯、管网、电力、污水处理全覆盖,逐步绘就“产城融合”幸福园区底色。
下一步,围绕“产城人”深度融合发展要求,开发区将紧抓项目建设“牛鼻子”,完善“产”的支撑、“城”的平台、“人”的要素。
“产”的方面,将紧抓冠和高端产业用非织造布智能项目等53个在建项目提速,成达数字化车间技改项目等47个(含技改)近期投产(用)项目达效;紧促华兆等23个工业用地项目开工;紧推产教融合综合体、卫顾集团山水酒店等18个招商项目签约落地,强化传统优势产业基石,推动高新产业发展,形成二产为三产育空间、三产为二产增动能。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1-8月,在18个招商项目中,已有艾然纺织品生产项目、好林家食品生产项目、晋江市工业污泥处置中心项目等6个项目完成签约落地,总投资额达到25亿元以上。经过进一步谋划统筹,今年下半年,开发区预计还将新策划工业投资项目32个,力争年底新增入库工业总投资额达到40亿元以上,预计可完成工业投资25亿元以上。
围绕企业发展难题,开发区将深入实施“双零”服务机制(即服务企业零距离、服务项目零收费),推行入园企业专人代办服务、党政商联席会、政策兑现等制度,健全企业项目招商、落地、建设、投产经营的“一条龙”服务举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工业园区。
“城”的方面,重点推进食品园、时尚园绿化、亮化等项目建设,提升五里园电网、安东园雨污管网改造等;有序推进养正中学开发区分校建设,第九实验小学、幼儿园招生工作,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英塘现代商贸中心、食品专业市场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以阳光城片区、361°公司、欣鑫路为中心的商业街区发展,打造产城融合的产业新社区。
“人”的方面,坚持以人创城、以人造区理念,深化“亲”“清”政商关系构建,团结商会、外商投资协会、女企业家分会、教育发展促进会等各方力量,共促园区发展;完善用工环境,搭建用工平台,做优人才服务,提升企业家管理水平,实现引才引智、用人留人;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实现园区日常事务运行管理智慧化预警、快速化处置;积极建设“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绿色生态园区,优化园区景观,打造宜居生态环境,提升人居幸福指数。
报告提出:以高质量党建 引领高质量发展 举措:党建为“媒”, 激发园区红色动能
作为晋江民营企业聚集地,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晋江经济开发区显得尤为重要。
今年来,晋江经济开发区以被列为园区党建工作规范化建设试点为契机,把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作为园区党的政治建设的主要任务来抓,并以“建党百年、不忘初心”为主题,策划生成30个活动项目,深化园区党建工作,建成晋江市首个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公园,进一步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
与此同时,晋江经济开发区在非公企业一线广泛开展“双红”创建行动,陆续推动亲亲食品有限公司、成达齿轮有限公司、卫顾集团、晋江市医院开发区院区等建成26个红色车间、101个党员先锋岗、1个红色工地、1个红色医疗队、1个新成立的车间党支部等,有力激发非公企业党建转化为红色凝聚力、红色生产力。
截至目前,开发区共促成423家企业将党建工作融入公司治理,364名“口袋党员”转入组织关系,实现直管园区规上企业党的组织全覆盖,打造了军鹏公司“三爱三双”、美力艾佳“A+”党建等多个党建品牌。
下一步,开发区将以党建为“媒”,探索推行产业链党建联盟、产学研党建联盟、行业党建联盟(龙头+)、“商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党建联盟等举措,实现党建联动经济发展。
重点扫描
晋江经济开发区 “123456”发展战略
一个目标: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两个载体:打造省级工业(产业)园区标准化建设试点、自贸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先行区两大载体。
三个抓手:分为近期和长期目标两个体系:近期为抓好经济指标高质量、项目建设高标准、要素保障高效率三个重点;长期为打好“一区多园”整合提升、亩均效益提量提级、经营运作提能提效三场硬仗。
四化提升:推进产业数字化、服务平台化、园区智慧化、队伍专业化。
五大重点:经济指标运行调度、项目建设与策划、企业安全生产、“工改工”破题、营商环境优化五大重点任务。
六个依托:党建引领、政策撬动、主城功能辐射、科研平台嫁接、产业生态滋养、龙头品牌带动。
本期策划:本报记者_方锦枞 钱健铭 许春
本期执行:本报记者_许春 陈巧玲 董严军 通讯员_许晓宇 吴金特 李加茵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