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深度牵手劳动力输出地

三六一度创新用工机制

本报讯 (记者 柯雅雅) 当用工难成为常态,如何为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六一度”)的做法或许能为业界提供一种新思路。

7月30日,云南省巧家县361°产业工人及创业人才培训基地服装学院、鞋业学院在晋江正式揭幕。通过这一基地,三六一度将对巧家县组织输送过来的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成为契合三六一度生产所需的人才。首批云南巧家县员工预计将于本月中旬到位。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定向合作方式,对企业的招工、留人起到良性的促进作用。”三六一度副总裁侯朝辉告诉记者,能够牵手巧家县也是“机缘巧合”,“我们缺人,他们有人,我们有丰富的产业基础,他们需要产业经验。”

据了解,巧家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西南部。2020年5月,巧家县实现脱贫摘帽。目前,巧家县拥有适龄劳动力,但当地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导致适龄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比较突出。

“当前巧家县具有丰富的劳动力,有一批人员正面临就业问题,而工业产业在巧家县也是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急需和361°这类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产生深度链接,希望能够通过人员的流动与互换,带动巧家县的发展。”云南省巧家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用工企业与劳动力输出地政府深度合作的模式,或许能为面临用工难题的本土制造业提供一种新的借鉴方式。

近年来,为了破解招工难题,晋江企业除了提高工人福利待遇外,更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如试水智能化与自动化生产,通过“机器换工”减少制造环节的用工量;比如,将制造环节放到劳动力资源更具竞争力的地区,本土只保留前端的研发及后端的销售环节;再比如,提前介入高职高专院校,通过联办等方式为企业量身打造所需工种人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