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晋江市磁灶镇
价值: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出口商品生产的代表性遗产要素,是宋元时期泉州城郊外销瓷窑址的杰出代表,反映了泉州以外贸手工业为显著特点的产业结构。该窑址与泉州海洋贸易的发展同步,其生产体系和生产规模展现了世界海洋贸易中心强大的基础产业能力和贸易输出能力。
整体介绍: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是泉州城郊规模最大的一组古窑址,距泉州古城21.4公里,距泉州港江口码头不到20公里。磁灶窑所在的晋江磁灶境内是泉州主要的瓷器产区,拥有陶瓷生产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瓷土埋藏丰厚,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草木繁茂,可提供烧窑的燃料;境内有晋江支流九十九溪的支流梅溪穿境而过,水上交通便捷。磁灶窑场选址具有科学性,梅溪两岸依山坡建窑的选址可取地土开窑,就地取“柴”,陶土的淘洗沉淀用水方便,舟楫运输运量大、运费低,而且较好地解决了陶瓷产品在运输中易破损的问题。
10世纪至14世纪,磁灶窑由普通的内销民窑一跃成为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的外销陶瓷生产基地,蜚声海内外,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了深远影响。
金交椅山窑址保存的遗迹体现了陶瓷生产的完整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