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庙还是那座庙,桥还是那座桥”

——看晋江如何保护文化遗产

“庙还是那座庙,桥还是那座桥,数百年过去了,我们没有改变文物的风貌。”昨日,晋江市文保中心主任吴金鹏半开玩笑地说。

文物保护的核心是文物的本体保护,现如今,我们还能看到682年前元代的草庵崖壁雕刻摩尼光佛造像;看到883年南宋时期的安平桥;看到宋元时期风靡海外的磁灶窑……通过对文化遗产点的保护,我们能遥想起晋江的先人,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智慧、他们的信仰。

“泉州申遗成功,有三个遗产点在晋江,这意味着晋江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得到了世界的认同,晋江先民留下来的文物价值也得到了世界的认同。申遗的成功,也有利于提升晋江城市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吴金鹏说。

政府重视 构建长效机制

晋江一直以来十分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在具体实践过程中,晋江建立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文物保护长效机制,并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晋江经验”。

晋江建立了从上至下“市、镇、村、文物管理员”四级管理网络,确保文物保护工作的落实。在横向上,晋江还强化部门监管职责,完善文物保护联合监管体系,形成政府主导、文物部门主管、相关部门共管的文物安全与执法工作格局。

从1996年开始,晋江就在全省率先设立文物管理员,这也是晋江作为全国文物先进县的一个重要经验。多年来,根据实际情况,晋江市不断建立健全文物管理员队伍的管理制度,出台了文物管理员的管理办法。晋江在文物管理员方面的探索和做法,也得到了推广。

抢险加固 加强保护修缮

为了做好保护,晋江文化部门通过完成全国文物普查的任务,摸清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家底。目前,晋江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179个点),基本实现有档案记录、有保护范围、有标志碑、有专人管理。

据吴金鹏介绍,晋江对每一处国保单位都启动保护规划编制,尤其难得的是,此前,安海龙山寺、西资寺石佛造像两处国保的保护规划,获得了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省政府批复同意实施。

文物保护的过程中,必须遵循“最小干预”的原则,能抢险加固的就不用“伤筋动骨”。如安平桥桥头个别歪闪桥墩,草庵石刻附属文物石构凉亭、安海龙山寺的清代石碑坊等都是通过抢险加固的方法做好保护的。

为了传承城市文脉,晋江市还重视名人故居的修缮。目前已经启动修缮的有池店钱头状元第(吴鲁故居)、张瑞图故居、庄用宾故居、陈清机故居等。

一方面提升文物修缮水平,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做好文物安全工作。在过去的一年,虽然受疫情影响,晋江市文保中心依然每周开展不少于一次文物安全巡查;同时,加强同各镇(街)及相关单位联动,与晋江检察院、驻晋江市文旅局纪检监察组等单位联合开展文物安全检查。

文旅融合 助推全域旅游

近年来,晋江还积极探索文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方式,让文物事业惠及人民群众、融入经济建设、促进社会发展。

安平桥既是此次的遗产点,同时也是4A级旅游景区;网红打卡点——五店市传统街区内,拥有一批省级文保单位建筑群,其中朝北大厝、大夫第、布政衙被作为展馆,对游客进行公益展出;围头“八二三”炮战的红色文物,成为3A级旅游景区围头村乡村旅游的重要旅游资源;新晋的乡村旅游打卡点——梧林传统村落朝东楼、德鑨楼、顺意楼等近代建筑群,既是重要的文物资源,也是当地重要的旅游资源;位于紫帽镇的蔡其矫故居,被打造成了蔡其矫诗歌馆,成为当地一张文化名片。

吴金鹏表示,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受益的是民众。如今,以草庵摩尼光佛造像、安平桥为核心,晋江建成了民众平时可以文娱休闲的公园,磁灶窑址(金交椅山窑址)以后也要建成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可以说,泉州申遗成功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晋江整个文化遗产的保护都会有一个促进与提升。

记者从晋江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申遗成功后,晋江文旅局将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对接泉州,除了做好三个遗产点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外,还将充分挖掘特色内涵,讲好遗产点故事,充分展现晋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以“晋江经验”入选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为契机,结合遗产点的保护利用,策划推出系列旅游路线,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助推全域旅游发展。

本报记者 董瑞婷 实习生 吴奕灵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