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清华
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被称为人生中最后一次骨折。据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外一科科主任曾华群医生介绍,泉州各大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大量髋部骨折患者,大多年龄在70~90岁,甚至百余岁老人。据调查显示,老年人股骨颈骨折后死亡率高达50%。因此,股骨颈骨折常被人们称为老年人的“最后一次骨折”。那么,广大老年人如何预防“最后一次骨折”,快来听听曾华群怎么说。
案例:高龄老年人发生髋部骨折 就诊后恢复良好
家住晋江市区的86岁张大爷,因不慎跌倒致右髋部疼痛,活动受限。其就诊泉州市某医院,诊断:右股骨颈骨折。因考虑患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家属和医生考虑暂保守治疗。患者回家后因护理不便,通过朋友推荐转至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晋江市医院晋南分院外一科高度重视,积极组织全院多学科会诊、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计划后,予右侧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手术顺利,术后第2天,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帮助下,张大爷即可站立和短距离扶拐行走,恢复良好。
解析:长期卧床或是“凶手”
曾华群医生告诉记者,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骨折,甚至有时没有明显外伤就发生骨折。据国内外临床统计,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如选择保守治疗,1年生存率大概是50%,也就是说,骨折1年后,有一半的老年人会永远离开。死亡原因多因为与卧床有关的并发症,包含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
“手术治疗有利有弊。”曾华群医生介绍,“手术治疗可避免卧床并发症。比如关节置换,患者可在短短几天后就下床站立、行走,即使因体质差不能短时间下床,但术后能在床上翻身、坐起,有利于护理,可有效帮助患者排出痰液,避免肺炎、血栓、压疮、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反之,手术治疗的风险、老年人自身身体承受力较差、手术成功后的生活质量能否保障等问题,也都不可忽视。此时,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支招:预防和学习相关知识很重要
曾华群医生建议,首先,最重要的还是要避免摔倒。无论选择何种治疗,都比不上预防的重要性。老年人和家人要多注意雨天,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如果外出,要选择防滑鞋;浴室也是老年人摔倒发生率很高的地方。进入浴室,一定要穿防滑拖鞋,用防滑垫,淋浴完及时擦干地面;无论是晨起还是午睡,睡醒时都不要起床过猛,不要醒了就马上下床活动。
其次,要注意步行方式。走路迈脚时,脚跟先着地,脚掌再落地,身体重心自然转移到脚尖;迈另一只脚时,脚跟先离地,脚尖自然支撑重心。注意挺胸直背,手臂自然摆动。
此外,避免久坐,多锻炼周边肌肉。造成髋关节灵活性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臀部肌肉过度紧张。长期伏案的上班族,在工作时的姿势多表现为骨盆后倾。
最后,建议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老年人之所以摔倒后容易出现髋部骨折,重要的原因是骨质疏松,所以老年人正规的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非常有必要。除了进行常规的补充钙剂、维生素D外,定期到医院体检,如骨密度检查也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