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b版:恒安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恒安集团:坚守实业 共创家国恒安

本报记者 柯国笠

在日前隆重召开的福建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上,恒安集团总裁许清流荣获“福建省优秀民营企业家”称号,并受邀作“传承创新‘晋江经验’,心无旁骛发展实业”主题分享,在民营企业家群体中引起热议。

这位“创二代”在分享中直指,“老一辈企业家用毕生心血铸就今天的恒安,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脚踏实地,坚守并传承发展好这份实业。”

作为晋江首个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的企业,恒安成立36年来,经历了不同时期市场环境的变化与挑战,也经历了各种机遇和诱惑,但始终以党建引领发展全局,将红色印记传承接续,心无旁骛,坚守实业,是“晋江经验”的坚定践行者。

“我们的发展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时代给予的机会。”恒安集团创始人、董事局副主席许连捷表示,碰上好的时代,企业才有发展的土壤,企业越壮大,越需要努力回报社会。

01坚守实业 传承发展“晋江经验”

坚守实业,不是一句轻飘飘的话,其背后是作为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

曾有段时间,企业二代做投资几乎成了一种风潮。老一代实业企业家们也常感叹:做实业太苦了,年轻人不爱干。

然而,6年前,许清流在其投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却毅然决然选择回归实业。

“我父亲和老一辈企业家用全部心血铸就今天的恒安,作为新一代接班人,我们要脚踏实地,坚守并传承发展好这份实业。”许清流说,在上一代创业者的坚守下,恒安几十年如一日,专注持续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与服务,成长为行业标杆。

面对许多人的不解,许清流的回答掷地有声:“实现人生价值应该比赚钱更重要,投身实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更实在地为社会做贡献。虽然会辛苦一点,但这不就是人生,不就是我们‘企二代’身上的责任吗?不就是我们基因里的晋江精神吗?”

拼搏是晋江人的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晋江经验”时就指出:晋江人民在历史上就爱拼、敢拼、善拼,敢为天下先。

许清流表示,恒安要发扬“诚信、拼搏、创新、奉献”的企业精神,通过持续创新,以管理提升和技术研发驱动核心竞争力、引领市场,在坚守中创新发展。

如何坚守并传承发展好这份实业,恒安两代企业家用实际行动给出了鲜明的答案。

02红色引擎 提供变革创新动力

恒安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非公党建这一“红色引擎”。30多年来,虽然发展历程有高峰低谷,但恒安集团整体实现了持续健康的长远发展。究其原因,持续的创新与变革是恒安的“法宝”。而在恒安每次的创新变革中,党组织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顺应企业发展的需要,恒安党委成立了“党员提案改善委员会”(以下简称“红色提案委”),在全体党员中推行提案改善活动。“红色提案委”在企业发展战略框架下,系统性引导各级岗位员工通过精益管理理念和IE手法,持续改善“人与人”“物与物”和“人与物”关系,实现个人素质和工作绩效一起提升,推进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

据悉,“红色提案委”通过不断提出创新性的改善方法来提升或突破KPI绩效水平,覆盖了企业研、采、产、供、销等所有系统。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提案改善活动。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红色提案委”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员工及时转变观念,主动去分担一些“分外”事,工作中树立高标准、严要求,勇于承担责任,将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并积极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通过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引领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全员创新”,帮助企业降本提效。

“这些年来,我们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和集团发展战略,在过去的几次管理变革中总结经验,提升做法,找准恒安新一轮变革的着力点和结合点,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技术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企业发展赋能。”许清流表示。

03 红色先锋 创新挖掘人才项目

在多年的党建工作中,恒安还创新建立了“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优秀的党员人才推上各级领导岗位”的党员人才双向培养机制,以及“职务职称双通道职业晋升循环体系”两套特色做法,助力企业抢占人才高地,打造集聚优秀人才创新创业的强磁场,将党员和人才两股力量整合成企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每年,恒安集团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时,同步制定党员发展计划,注重吸收“优秀团员”“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入党,有意识安排党员到重要岗位轮岗锻炼。

目前,集团50%的部门负责人为党员,另有48名党员进入公司经理和总经理级人才储备队伍,31名经理级以上员工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如今,恒安集团集结了党员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党员示范车间、党员标杆生产线,单单党员标杆生产线项目就让设备生产效率提升37.11%,越来越多的普通员工经党组织培养走上了管理和领导岗位。

不仅如此,在“红色提案委”的作用下,恒安内部每名经理级的党员每年提出4件提案,带来改善效益10万元;每名职员级党员每年提出2件提案,带来改善效益1万元;每名生产线的党员每年提出0.5件提案,带来改善效益5000元。

据统计,“红色提案委”特色党建品牌推行以来,为恒安集团带来了系统性的降本增效,帮助恒安节约成本10多亿元。2020年以来,集团共收到有效提案12844件,累计改善效益估值23487万元。

党员先锋带动下,普通员工参与提案改善的热情度也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恒安总计获得员工提案62120件。

为提高党员参与提案改善活动的积极性,恒安集团党委着力完善提案改善奖励制度,对于有效提案,无论改善效果大小,均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协调争取到公司年度节约成本的2.5%作为奖金发放。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恒安集团在“红色提案委”项目上,累计发放奖金4355万元,受奖励11168人次,有效地激励员工积极提出切实可行意见,帮助企业提质增效。

党建强则企业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推动恒安成为中国家庭生活用品龙头企业的强大动力。

04 融入企业发展 打造特色非公党建品牌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30多年来,恒安集团始终将党组织建设融入企业治理中,并在健全机制、规范管理、经费保障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非公企业党建品牌,企业党组织的红色能量得到了有效激活。

1986年,恒安集团成立晋江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2004年升格为党委,2008年成立福建省第一家非公企业纪委,并配套成立党校。党员数量从成立之初的4人发展到现在的近千名,其中晋江属地党员251名,经理级以上的91名,下设7个支部。2020年,集团被福建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民营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唯一联系点。

从最初的4名党员到今天超1000名党员,红色力量已经成为恒安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恒安集团在非公党建工作方面成绩显著,不断丰富着“晋江经验”的内涵,生动印证了“党建做实了也是生产力”的论断。2011年,恒安集团党委被授予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双强百佳党组织”荣誉称号。

“党建工作必须始终与企业的生产实际相结合。” 恒安集团党委书记刘莹表示,恒安推行“党员人才工程”“红色提案委”等先行做法,促使党员和人才聚合成企业的中坚力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集团党委通过打造“心相印”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组织与业主“心相印”、与人才“心相印”、与职工“心相印”、与家国“心相印”,激活红色动能,走出了一条富有恒安特色的非公党建之路。

“我们这一代人是非常感激党,感激改革开放的。我们碰上了好时代,才有民营企业的今天,才有我们这些民营企业家的今天。”许连捷说,在恒安集团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各级党委政府给予的引导、鼓励与支持,让他始终常怀感恩之心。

那么,作为新一代接班人,如何传承创新“晋江经验”?

在许清流看来,在于坚定的信心与信念。他表示,恒安集团将立足福建,在党委政府的引导下,抓住“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机遇,响应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巩固全国市场,参与全球化竞争,致力成为国际顶级的家庭生活用品企业。

记者手记

闽商精神红色传承

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晋江,党旗插在了企业中。龙头企业恒安集团在创办第二年——1986年就率先成立晋江第一家非公企业党支部,2004年7月升格为党委。

在闽南民企中,恒安集团是最具代表性的企业之一。即便年营收已经超过220亿元,净利润高达45.95亿元,位于安海的恒安集团总部大楼仍然几十年如一日,朴实地屹立在那个十字路口。

这是实体企业与生俱来的脚踏实地使然。而这份脚踏实地的背后,是诞生之初就紧密融入企业文化中的红色印记。

发展至今30多年,飘扬的党旗始终引领恒安发展,企业规模从10亿到100亿再到200亿元,一路不断突破。其在改革开放的民营企业发展中,在“晋江经验”的传承接续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书写了“跟党走”的光辉历史。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