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施珊妹
“6·18”收官日,利郎传来战报:男装行业排行TOP3。
多措并举备战“6·18”
“除了线下库存外,还有新款也会同步销售,以保证今年‘6·18’活动的备货充足。”利郎电商负责人许畅波表示,今年“6·18”大促中,利郎衬衫、西服、牛仔裤和T恤品类的点击率较高。
备战“6·18”,利郎从生产等方面多重并举。
按照惯例,现在已经是秋冬季产品的生产旺季。因为“6·18”期间出了不少爆款,利郎工厂快速反应,增加了7条生产线,对“6·18”订单进行补货。以休闲裤为例,之前利郎原已为“6·18”年中大促活动备货达8万件,现在又追加了3.6万件,车间里各个班组连续赶工。
不止于生产,利郎的物流中心也迎来了今年的发货高峰期。该物流中心通过大数据自动进行系统分解,实现了智能化发货,分仓同样通过此系统采用就近原则进行发货,极大减少了物流的在途时间。为了提升发货效率,争取做到当天下单当天发货,利郎还更换了自动分拣包装流水线。
此外,利郎集团还加大了对货品与流量上的准备。在备货上,利郎采用了自建系统模式,从面料到销售的所有数据都在ERP软件中实现了打通,库存信息实现了共享。换言之,哪些款式好卖,哪些款式不好卖,通过库存就能实时判断,从而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做推广。
许畅波介绍,相较于往年,今年“6·18”大促,利郎在营销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过去,利郎和很多品牌一样,在年中促销活动中会采用“多件多折”的捆绑营销模式,但这种模式导致了高退货率。因为很多顾客为了享受“多件多折”的优惠而多件下单,后期再把多余的退回来,导致退货率达到了近30%。
今年,为了让顾客有一个更好的购物体验,采用了“一件到底”模式。“一件到底”不仅把退货率从过去的30%控制在了20%以内,还大大提升了转化率。利郎透露,这种高转化率不仅可以直接为利郎带来创收,还可以得到平台的流量扶持,今年,休闲裤、POLO衫、牛仔裤等成为爆款品类。
数字化应用全产业链
“目前,利郎整个产业链都在向数字化转型,开启第二增长曲线。”利郎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包括从产品研发阶段,利郎与第三方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提前预测潜力爆款产品,再把这个预测信息传输相关部门提前做好翻单准备。
事实上,在整个产业链的数字化进展上,目前数字化应用更趋于成熟的在于面料、生产及销售等关键环节。在面料环节上,从2012年开始利郎着手对面料进行研究,目前在剪裁、排版和配料卡上均已实现信息化,有很大一部分面料和配色方案目前均已实现自主研发。
制作样衣过程,利郎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工程分解实现信息化,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比如,过去在男装休闲裤领域,一个工人一天的产量大概是25条,现在借助数字化对生产程序优化后,人效平均提高了三倍。这不止是利郎,也是目前中国很多服装加工制造厂在人员大幅上涨的情况下,还能保持一定竞争力的核心原因。
在销售端,通过中台,利郎已经做到了包括电商、微商、抖音、直播等在内的所有渠道商品库存的分钟级共享,这种分钟级的共享有利于小单快反。
服装之所以在外界看来门槛低,但又很难做好,最大的问题在于库存不好管控。过去,库存不好管控的根源在于层级太多,很多仓库隐藏在各个层级中。所以,产品是否好卖很难被厂家实时掌控,最终导致信息错配而出现销量不佳的情况。一旦实现了实时共享,厂家就能够根据商品库存状况,实时决定是否需要翻单。
保持70%增长速度
近年来,利郎电商表现亮眼。去年“双十一”活动期间,利郎的全网销售总额2.01亿元,同比前一年增长55%,再度刷新历史纪录。为强化线上渠道的管理及控制,利郎集团从2021年1月开始将品牌网店改为自营,渠道过往为分销商经营的模式。成立利郎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整合资源,推出更多线上特别版产品,成为利郎重要业绩销售渠道。
此外,利郎分别为轻商务系列及主系列在微商城开店,既利用社交平台推广品牌,更通过微商城店铺扩大实体店的虚拟库存,以加大单店销售效益及更有效控制库存,实体店通过微信客户管理系统进行的VIP客户销售也有可观的增长,该部分收入2020年达到1.7亿元。
“自2021年1月以来,利郎的销售额基本保持了70%的增长速度。”许畅波介绍。将品牌网店改为自营后,集团对组织架构做了相应的调整,电商的定位不止是以货为中心,更是以人为中心。
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利用电商平台有针对性地研发货品、分析货品,为其提供适销和高性价比、超出期望的好货品。同时,围绕组织架构调整,利郎集团还增加了一个主播团队和策划团队,通过直播、视频及图文的方式把新品推广到各个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