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天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接1版)

改革开放后,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村民腰包鼓了起来,捐资助学之风更加浓厚。在校董会发动和众多华侨、热心村民的支持下,学校陆续建起了大礼堂、3层高的新教学楼,教学条件得到显著提升。

1996年,学校还代表晋江市接受福建省“两基”(基本扫除文盲、基本实现全童入学)合格验收,获评晋江市先进单位。

随着民营经济实力日益发展壮大,外来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末,金山小学学生数突破1000人,入学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超70%。

百年来,随着历史的变迁,金山小学的校名也先后变更为“晋江县东方红第三小学”“晋江县东石公社萧下小学”“晋江县萧下学校”。1997年,学校更名为“晋江市东石镇金山小学”并沿用至今。

传统文化铸魂

办学彰显特色

走进如今的金山小学,崭新的教学楼、科技楼,给师生们提供着优质的教学环境。这个2010年启动建设的新校区,在各级党委政府、教育部门、村两委会关心支持和校董会募集资金支持下,历经4年建设后正式投用。

目前,学校第十届校董会董事长萧谦陆等人,一边忙着筹办学校百年校庆,一边以此为契机,募集资金,用于完善学校的大通道、大门围墙、运动场地等硬件设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环境。

办学百年,学校荣誉等身,共获得“全国信息技术人才幼苗培养基地”“全国联教交流年先进单位”“福建省农村示范小学”“福建省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等30多项(次)市级以上集体荣誉和表彰。

校长黄天配介绍,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是该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学校不仅将书法、楹联引进校园,还成立了“十番”艺术团、南音艺术团,以校本课程、公益培训班、演出等形式,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获评“福建省楹联教育基地”、泉州市第二批“中小学艺术特色学校”和“书法教育示范学校”。

在金山小学,还有个开办了18年的特殊教育辅读班,为不能接受正常义务教育的残疾孩子,提供教学条件。目前,该班学生共有14人,共设了一、三、四、五、六年级共5个年段。

“孩子在这里读了4年,状况稳定了很多。”陪读家长吴女士说,她的一对双胞胎儿子均为自闭症儿童。长期以来,她都陪伴两个孩子读书,也曾带孩子去过不少机构就学;来到金山小学后,孩子对学校环境比较习惯,慢慢地也取得了一些进步。

“百年来,学校校董会已历经十届,学校的每一个进步,也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和海内外乡贤、热心村民的关心支持和鼎力相助。”萧砥柱说。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