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宁
“无糖”“0糖”“低糖”……近年来,随着“元气森林”等号称“无糖”食品的崛起,食品的含糖量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关注点,无论是头部企业还是中小品牌都在争相跟进。
然而,品牌宣称的“无糖”和消费者认知中的“无糖”是否一致?随着日前“元气森林”自曝“0糖”的秘密,零糖市场再次引发争议。
回首再看曾以糖果蜜饯打出一方天地的晋江食品,正在撕掉消费者对传统零食的“标签”,为产品“减糖”之势也早已风起。比起追求“0糖”,“晋江造”更青睐于增加产品附加值,在全民皆“减糖”的风潮中,以差异化博得市场。
01无糖产品的“骗局”?
近日,元气森林在其官方微博发布一则题为《一个迟来的升级》的声明,就“0蔗糖”广告致歉,称在乳茶产品的产品标示和宣传中,没有说明“0糖”和“0蔗糖”的区别,容易引发误解。同时,提出了修正升级,即从2月4日起生产的大部分和3月18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包装从原来的“0蔗糖低脂肪”改为“低糖低脂肪”。从3月20日起生产的全部元气森林乳茶,原料中不再含有结晶果糖。
声明一出,引发消费者热议,有的认为其态度值得肯定,有的则认为“被欺骗了”,甚至有胖东来等商超下架该品牌产品。
对此,记者采访了本土一名有多年食品开发经验的业内人士W。W分析,元气森林所说的“误解”其实是文字游戏。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的要求,如果某食品标注“低糖”,则每100g/ml中的碳水化合物(糖)含量≤5克;如果标注“无糖”则要求更高,每100g/ml中碳水化合物(糖)含量≤0.5克。
W表示,“‘0蔗糖≠0糖’,普通大众难以区分‘0蔗糖’与‘0糖’的概念。”日常生活中的糖一般是指蔗糖,但是在食品行业中,糖则是包括果糖、麦芽糖、乳糖等各种糖在内的统称。其标注的“0蔗糖”类乳茶产品确实无添加蔗糖,但添加了一定量的结晶果糖,原料中的奶制品也含有一定的乳糖。因此,产品中的含糖量并不是消费者认为的“0”。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明令禁止在饮品、食品上标注‘0添加’‘0糖’等。此外,元气森林所谓的‘0糖’并非真的‘0糖’,元气森林还是含有‘代糖’。因此元气森林的广告、宣传不仅欺诈消费者,而且有违规的风险。”
“这是企业借助消费者认知偏差的‘文字游戏’。”W告诉记者,食品包装上标注的“无糖”经常是指“无添加糖”,就是没有再额外添加糖。但是就像水果本身有果糖,奶制品中有乳糖,如果饮料零食的原材料本身含有糖,生产出来的产品就有糖。
反观晋江的食品,很少有企业会将当下流行的“0糖”“0卡”等元素打在包装标识上。如小样新上市的乳酸菌味气泡水“小样气泡乳特”,其包装所打出的卖点也是“低糖、低卡、0脂肪”,而小样乳茶所提取的主要卖点则是“低脂肪·不加植脂末”……
有业内人士分析,无糖风口正盛,但也是风口浪尖。晋江很多食品企业是二三十年的老牌企业,在包装的卖点提取、食品配料等各方面也会更加谨慎。近两年,有不少企业在新品正式上市前会找法律、监管单位等各界专业人士进行咨询、评估。
02 一味“抗糖”不可取
“我们的一些品类和产品永远都做不到‘健康’,无论我们怎么革新。”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全球最大食品公司雀巢在一份内部文件中承认公司60%以上的主流食品和饮料产品不符合一种“公认的健康”定义,并坦陈上述观点。
据悉,上述所说的“健康”的定义来自于澳大利亚的“健康之星”(health star)评分系统,该系统以五星为标准对产品进行评分,3.5星被认为是“公认的健康定义”。报告称,在雀巢所有食品和饮料产品中,约70%的食品、96%的饮料(不含纯咖啡)及99%的糖果和冰激凌产品未能达到上述阈值。
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生产制造商,雀巢可谓是妇孺皆知。对于上述数据,雀巢方面强调,60%不是针对整个产品组合——它排除了一些关键类别,只对大约一半的产品组合进行分析。
同时,雀巢方面援引数据,即在过去7年里,雀巢产品中的糖和纳含量减少了约14%~15%,将继续使产品更健康。目前,该公司正在调整其产品的营养和健康战略,审视全部产品组合,以确保产品能满足人们的营养需求。
“如果有消费者正处于不吃糖的阶段,那么,他们就不会选择我们的产品。”本土一名糖果商告诉记者,有的产品无论怎么做都没有办法达到所谓的“无糖”标准,糖果、蜜饯等产品生产商都有在做“减糖”的尝试,以迎合当下年轻消费群体的诉求。但是,大部分选择这类产品的消费者并不是坚定的“抗糖”人士。
W也告诉记者,人体是需要摄入糖分的,只是剂量问题。现在有包括晋江在内的不少食品企业,正尝试增加糖果的健康添加,并在包装上增加建议每日摄入量的提示,让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心里有数”,可以基于个人需要做出更健康的选择。
以久久王推出的新品“酷莎爆浆果果果汁软糖”系列产品为例。久久王品牌经理吴燕姿告诉记者,目前,该系列产品的原果汁含量已经达到80%以上,其甜度主要来源于果汁,更营养健康。她透露,与市面上同类产品相比,该产品的肠衣更完整,意味着工艺完整度更高,消费者的消费体验更好。
实际上,对于整个市场来说,“减糖”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但是“0糖”仍以气泡水等少数品类为主,不分品类地进行“抗糖”并不可取。此外,大众并不是说完全不需要含糖食品,而是说需要多元化的食品选择。
“我们认为,健康饮食意味着在健康和享受之间找到平衡。这包括给放纵身心的饮食留出一定空间,让人们能够适量享用。我们的努力方向没有改变,而且很明确:我们将继续让我们的产品组合更美味、更健康。”基于此,雀巢方面也做出了补充说明。
03“减糖”的差异化竞争
“除了白砂糖和食用盐,再无其他添加剂。”提起“泉利堂真正杨梅”,陈清帅这般介绍。
由于低温吃糖,产品吃糖速度会比较慢,但产品颗粒更饱满,可以保持杨梅天然营养成分,保留鲜果本身的营养。以产品大小为例,一颗鹌鹑蛋大小的“真正杨梅”是由一颗鸡蛋大小的杨梅鲜果经泉利堂工艺加工而来,这样浓缩成的杨梅蜜饯才能更有颗粒感,汁水更加饱满。陈清帅表示,“泉利堂真正杨梅”是泉利堂多年工艺的体现,对温度和糖盐比例的控制要求很高。
就目前来看,没有糖的蜜饯似乎不能被称为蜜饯。那么,蜜饯这种含糖产品如何在“减糖”风潮中觅得新的发展机会?
“泉利堂真正杨梅”就是泉利堂给出的答案:“减糖”,减少食品添加剂,保留更多鲜果原味。
陈清帅坦言,与以往相比,消费者对配料中糖的重视程度有了较大的提升。为此,企业也积极与经销商、消费者进行沟通,对企业产品进行“减糖”,使新品的甜度更能达到许多年轻人“嗜甜”又需要降低甜度的诉求。同时,他透露,企业也在尝试研发功能性产品。
如果说这是蜜饯产品在“减糖”中的差异化打法,那么,在“减糖”的同时加点“功能”就是糖果品类的差异化玩法。
双胶原蛋白肽软糖、白芸豆膳食纤维软糖等各式功能性食品(具有特定营养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肌体功能,不以治疗为目的的食品)在近日举行的中食展上纷纷亮相。糖果起家的久久王食品和好来屋食品,在“减糖”之余,从增加糖果中的果汁含量、产品配方“减负”等方式入手,给消费者以更高性价比、更健康的消费体验。
以久久王食品近日推出的新品牌“津懿堂”为例,该系列产品就是从年轻人因升学压力、工作压力等而产生失眠、用眼过度等问题着手,提升休闲食品的性价比。
正如久久王食品创始人兼董事会主席郑振忠在接受上市采访时所说,企业产品将在健康、时尚之外,更注重产品功能性的开发。他分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从吃得饱的需求过渡到吃得好,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大了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现在,人们不仅要吃得好,更要吃得健康、科学。
“减糖”之战不仅在产品端,也在渠道端,突出更多健康卖点,撕掉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标签”。久久王电商总监吴良温透露,接下来,久久王将着重在小红书、抖音、快手等新社交媒体平台上进行新品牌运作,做更多内容传播,实现全网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