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f01b版:菲律宾 上一版   
上一篇

南音艺术家苏统谋的初心与使命——

“我要不停地把南音教下去、传下去!”

11日,晋江市文联等部门联合举行了苏统谋及其南音学研究系列活动,以一场研讨会、一次图片展、一本书、一场南音演唱会,来宣传和弘扬一位艺术家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以及他为传承和推广南音这一高雅艺术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图为晋江市文化馆南音传习班表演《风打梨》。 本报记者 陈巧玲 摄

刘志峰 郑丽玲

2020年10月15日晚,中国曲艺最高奖——第11届牡丹奖颁奖仪式在苏州市举行,南音表演艺术家、理论家苏统谋获“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荣誉称号,成为福建省首位获此殊荣的艺术家,填补了福建省文艺事业该奖项的空白。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等为他及同时获奖的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苏州评弹表演艺术家邢晏春颁奖。颁奖仪式上,给予他的致敬辞是:“向苏统谋致敬!一方南音享誉世界,有你的传承,有你的杜鹃啼血,世界非遗名录记得你的执着。”

苏统谋,1939年生,系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代表性传承人;受聘为泉州南音申报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专家组成员、《中国泉州南音集成》民间艺术家委员会委员、泉州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硕士生导师;曾获晋江市政府星光文艺奖传承奖和“十佳美丽晋江人”称号;被中国文联、福建省文联颁授“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60年”和“从事福建文艺工作60年”纪念章。

苏统谋的家乡深沪,是晋江的一座古镇,这里的御宾南音社已拥有300多年的历史。他自幼深受父辈影响,耳濡目染而酷爱南音,10岁入馆正式拜师;16岁加入晋江木偶剧团,进一步深入研习南音与木偶音乐。数十年来,他始终抱着严肃的艺术态度,坚定不移地走正统南音之路,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磨炼,不但以“饱曲”著名,而且各种乐器吹奏水平精湛,成为一名德艺双馨的南音艺术大师。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的杰出代表和南音入选联合国非遗的功臣,他曾两度进入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苏统谋曾先后担任晋江木偶剧团团长和晋江市文化局(文化体育局)文化科科长、副主任科员等职。而早于1982年,他就率先倡议组建晋江南音协会,担任该会会长30余年。其间,还担任中国南音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曲艺家协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南音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被众多海内外南音团体聘请为顾问和艺术指导。

在南音的传承事业上,苏统谋积极指导组建南音社、南音艺术团,倡导组织举办南音大会唱、大奖赛、演唱节,经常性开展对外南音艺术交流。更为突出的是,他还遵循南音口口相授、心手相授的师承之路,广收门徒,义务教授南音。2018年6月,苏统谋南音传习所正式设立。同年10月,晋江市委、市政府主办“春华秋实”苏统谋师生南音专场音乐会,由苏统谋及其不同阶段的学生近百人共同演绎。这些学生年龄跨度很大,从5岁稚童到80岁老者,有幼儿园小朋友也有高校教师,有乡村南音爱好者也有专业院团演员,有公职人员也有海外华侨。

苏统谋的南音艺术成就及其贡献,更集中地体现在他对南音的研究工作。从退休后的2003年开始,他系统编校、整理、出版《弦管指谱大全》《弦管古曲选集》《弦管过支古曲选集》《泉南传统戏文四念白》等南音、戏曲书籍15大卷,自弹自唱自录弦管过支曲光盘15碟,对弦管过支套曲联唱进行抢救性保护,其间还曾组织赴台交流。这些成果被视为“以现代方式保护和传播南音艺术”的一大突破,被誉为“弦管史上空前的大制作”,使泉州南音的指、谱、曲实现了一次历史上最大限度的收集、汇总、编校,在弦管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载誉归来,苏统谋将他荣获的“中国文联终身成就曲艺艺术家”奖杯、证书捐赠给御宾南音社。他说:“我是在御宾南音社长大的孩子。南音是我灵魂的伴侣,与我生命不可分割。”“南音不只是泉州的骄傲,也是世界的瑰宝。有生之年,我要不停地把南音教下去、传下去,让更多人爱上南音,领略南音的美妙。”

(刘志峰,福建省作家协会二级调研员、一级作家;郑丽玲,晋江市文化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