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啃下“硬骨头” 清淤3.4公里

开发区五里园至安东园污水主干管畅通了

本报讯 (记者 许春 通讯员 翁乌讷) 夏季来临,短时强降水、台风天等气候考验着城市排水系统。昨日,记者从晋江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河长办获悉,目前,开发区五里园至安东园污水主干管的清淤工作已基本完成,畅通的管网经受住了近期以来的几场暴雨考验。

戴上防毒面具、穿上厚重的防护服,近期以来,在炎炎烈日下,开发区聘请的第三方清淤作业人员,匍匐深入五里园至安东园污水主干管,配合机械作业,对清淤工程的最后一公里进行“攻坚”。

记者了解到,该污水主干管全长约3.8公里,起于开发区五里园中华路南端,途经后林村、上垵村、菌柄村、可慕村和后蔡村,延伸至安海镇南环路,并入南环路市政污水管网,流向远东污水处理厂。该主干管建成至今已有10多年,主要承担开发区五里园及永和镇、安海镇沿途村庄的生活及工业污水排放,多年来管内淤积量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疏浚管网,确保水流畅通,开发区将该污水主干管的全面清淤修复工作提上议程,并于去年年底正式进场施工。然而,该管道长期处于满管运行状态,无法停水作业,可能还伴有沼气,危险系数高、施工难度极大。

针对工程存在的一个个“硬骨头”,开发区坚持“科学、系统、精准”的治水原则,进行攻坚克难、逐一化解,开发区主要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协调,逐项分解落实解决措施。如面对管道内水位过高、流动不畅,疑似下游管道堵塞等问题,开发区联合上级有关部门,组织人员先对下游安海镇南环路管道进行排查,查找病因,对症下药。经排查,工作人员发现,沿途有7处村庄雨水管私自接入,既加重了污水处理负担,又容易在暴雨天气引起“爆管”等问题。对此,开发区联合相关部门和镇街,强化管理,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工作要求,督促相关村庄对污水管道进行改造,规范管网接入。

同时,开发区还联合相关镇街,完善了管网沿线接入点位的沉淀池、格栅过滤工程建设,有效防止泥沙、垃圾进入主干管,避免管道堵塞,保障管道畅通。

在各相关部门、镇街的联动下,截至昨日,该主干管的清淤工程仅剩最后400米,清淤修复工作初显成效。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