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叶忠:为掩护战友 二十岁英勇就义

叶忠(1920-1940年),原名叶茉莉,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人。

清明期间,市民到位于南安市金淘镇深垵村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向叶忠等烈士献花。

本报记者 黄伟强 通讯员 洪逢春

1920年,叶忠出生于南安金淘深垵村(现占石村)的一个贫苦农家,自幼在家帮忙放牛羊、砍柴割草。1929年春天,在厦门读书的堂亲、时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宣传干事的叶启存,回到家乡办起了农民夜校补习班,教乡亲们识字读书,同时宣传革命理论。小叶忠每课必到,在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1931年冬,中共厦门中心市委派李南金到永春整顿党组织,发展党员,壮大革命队伍,并陆续派一批党团骨干到安溪、南安、永春边区开辟游击根据地,革命力量迅速发展。

1932年,中共安溪中心县委在深垵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成立农会、妇女会、儿童团、赤卫队等组织。叶忠被推举为儿童团团长。

白天,叶忠利用放牛、割草的机会站岗、放哨、操队列、练武艺,晚上就到贫苦农家串门,宣传革命理念。他机智勇敢,在担任儿童团长期间,多次完成中共金淘区委交给的任务,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红色小鬼”。1934年,叶忠加入共青团,任共青团金淘区委委员、金淘区儿童团团长。

叶忠等人参与的伏击粮警等斗争,震慑了敌人,也招来国民党反动派的反扑。1934年5月,国民党南安警备大队带兵洗劫了深垵,叶忠随金淘区委转移到高田、眉山一带继续斗争。叶忠先后参加安南永边区的“苦湖突围战”、奇袭高田粮警,粉碎国民党的多次“围剿”,战斗中表现勇敢。

1935年初,国民党第九师二十六旅谢辅三部进驻南安诗山,对安南永德革命根据地进行连续几个月的“清剿”,根据地党组织和群众组织先后受到严重破坏。形势严峻,叶忠随中共金淘区委委员、共青团金淘区委书记李刚先后转移到南安官桥、水头,安溪经兜,晋江白垵等地坚持斗争。

1936年,革命形势更加严峻,叶忠和其他同志进行分散隐蔽,叶忠在官桥一家小店当店员,并以此为掩护建立联络站,作为晋南边区进步青年和革命骨干的据点。

抗战爆发后,叶忠积极投入抗日战争的伟大历史洪流中。1938年5月,在李刚和曾白羽的介绍下,叶忠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中共官桥支部书记,同年8月任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委员。1939年,他受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的委派,以梅岭为中心,恢复和发展养正中学、南星中学及官桥、白垵、岭兜等地的党组织。1939年10月,中共官桥区委成立后,叶忠任区委书记。他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为抗日敌后游击队筹集武器装备。

1940年春,泉州街头著名的“抢米斗争”中,也有叶忠的身影。1940年4月4日,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利用青黄不接之机,以泉州涂山街“美耕”米店为对象,发动反饥饿、斗奸商的“抢米斗争”。叶忠参与研究和部署了这一斗争,并负责外围监视工作。

“抢米斗争”打击了国民党顽固派的嚣张气焰,也引起了他们的疯狂反扑,泉州中心县委为此决定转移,委派叶忠、郑堂楚负责筹集革命经费。

1940年9月11日,叶忠、郑堂楚在晋江洋尾村筹集革命经费时被捕,并被监禁在国民党晋江县监狱。在狱中,叶忠受到严刑拷打,仍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他谎称自己是为生活所迫铤而走险去“劫款伤人”。为了掩护郑堂楚,他坚称自己是主犯,“我尚未结婚,没有妻女,你要争取活着出去,继续为党工作。”叶忠一人揽下所有责任,因此被国民党军法处判处死刑。其间,党组织设法组织营救,但叶忠认为条件不成熟,请组织不要冒险。

1940年12月,年仅20岁的叶忠,在泉州南校场英勇就义。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