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晋系’集资诈骗案导致万余名投资者遭受资金损失;‘泛亚有色’曾邀请某学者出席活动,利用名人光环对公众造成消费误导;明星此前为P2P平台代言,随后平台纷纷‘爆雷’”……近年来,明星代言的金融理财平台、产品等频频“翻车”成为热门话题。
业内人士提醒,当前,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一些机构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站台,存在过度宣传、承诺高额回报、误导性宣传等问题,金融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做到“三看一防止”,切实防范金融陷阱。
业内提醒:谨防陷阱 理性投资
明星代言并非“全靠谱”
利用明星的名人效应进行宣传,是不少企业推广品牌和产品时常用的“招数”之一。但近年来,由于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专业性强,代言人自身因没有辨别代言产品资质、不了解产品风险,常常产生宣传误导风险。
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介绍,明星为各类互联网平台或金融产品代言种类繁多,常见模式大致有以下五种:一是为P2P平台代言,近年已有明星代言的平台“爆雷”,导致参与者资金受损;二是代言涉嫌非法集资的产品,如“中晋系”集资诈骗案的发生,让不少投资者受骗;三是为互联网金融平台代言,网络平台操作更便捷,但也容易存在风险提示、投保告知不充分等问题,消费者常因明星代言而忽略风险告知事项;四是为金融产品、平台站台,如“泛亚有色”曾邀请某学者出席活动,对消费者造成误导;五是为银行保险机构某类产品或整体品牌代言。
金融营销宣传更应规范
针对越来越普遍的金融营销宣传,监管部门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的宣传推广行为加强监督。
通知要求,切实规范本机构及合作方的金融营销宣传行为,未取得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市场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与该金融业务相关的营销宣传活动;不得以欺诈或引人误解的方式对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进行营销宣传;不得对资产管理产品未来效果、收益或相关情况做出保证性承诺,不得明示或暗示保本、无风险或保收益;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经营者进行金融营销宣传,应当具有能够证明合法经营资质的材料,以便相关金融消费者或业务合作方等进行查验。
对于明星等公众人物代言,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等法律法规,不得为其未使用过的商品或者未接受过的服务作推荐、证明,不得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作推荐、证明。接受代言前,应当查验所代言机构是否具有合法资质,所代言产品和服务是否内容真实、符合监管要求。
“三看一防止”避开金融陷阱
“消费者选择金融产品或服务时,不可盲信明星代言。”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表示,消费者应理性对待“明星代言”的产品或服务,做到“三看一防止”。
一看机构是否取得相应资质。金融行业属于特许经营行业,不得无证经营或超范围经营金融业务。消费者应选择有相应金融业务资质的正规机构、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可以登录金融监管部门网站、行业协会网站查询机构有关信息,或者向当地金融监管单位核实机构资质。
二看产品是否符合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消费者购买金融产品时,要了解产品类型、条款、风险等级、告知警示等重要信息,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选择适当的金融产品。要坚持理性投资、价值投资,不宜一味追求赚“快钱”,更要摒弃一夜暴富观念。
三看收益是否合理。投资理财风险和收益并存,消费者面对营销宣传时,要重点关注是否如实地披露了风险和收益,以防被误导或欺诈。对承诺高于平均收益率的金融产品要小心谨慎,不要轻信高回报无风险等虚假宣传。
四要防止过度借贷。理性看待借贷消费、理财投资等广告宣传,保持理性金融观念,不盲目跟风消费、借贷和投资。青少年尤其要对粉丝应援、借贷追星、集资追星等行为保持理智,谨防陷入非法集资等金融陷阱。
征集
《理财课堂》栏目长期开通,广大读者可将您所关心的理财问题、理财信息及个人家庭财务状况发送给我们。围绕您自身的理财需求,理财顾问团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把脉”,量身定制专属理财方案。
在介绍家庭财务状况方面,尽可能详细,如标注所在地、家庭成员数、当下的收入情况、固定开销、目前的投资理财情况及当下的理财目标等。相关信息可发送至邮箱:774960322@qq.com;也可搜索关注“晋报财讯”微信公众号,将您所关心的问题发送至公众号后台,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