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长假,手头上有笔闲钱,该买银行理财、货币基金,还是国债逆回购呢?”这几天,咱厝市民朱先生有些烦恼,想趁着假期让闲钱增加一些收益,却不知该如何选择?
“每逢长假,都是一个理财的黄金期。”业内人士表示,“不少银行都会针对节点推出一些较平日收益高的理财产品,同时,由于月末市场资金紧张,国债逆回购的收益率往往会明显提高,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来说,货币基金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银行理财:
五一“特供”产品数量渐少
此前,每当一个重要节点到来之时,争推“特供”理财产品已是不少银行的常规动作。但近年来,伴随银行理财收益的下降,银行机构推出专享理财的热情已减退不少。
记者了解到,在“五一”到来之际,仅有部分银行推出“特供”理财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往往也会更高。如渤海银行推出“财资管家五一臻选”产品,其业绩比较基准为4.32%,产品期限为183天,认购起点仅为1万元。其他部分中小银行也推出了类似的较高收益的产品。
“资管新规之下,银行理财净值化加快,固收类产品越来越少,银行理财收益也逐渐降低,投资者和机构的热情已有所减退。”不少银行人士认为,“从热衷于抢占节点热推高收益理财,到当下专享理财的逐步减少,与银行理财收益的降低不无关系。长期来看,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或许还会降低,但部分银行依然会推出收益较高的产品,对于投资者而言,每逢节点就是抢购银行理财的较好时机。”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者也可多加留意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信息。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理财市场2021年一季度报告显示,2021年一季度,理财公司新发产品1452只,累计募集金额8.34万亿元,占全市场比例达27.06%;截至本季末,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7.61万亿元,同比增长5.06倍,占全市场比例达到30.40%,成为第一大机构类型。由于门槛更低,收益更高,如今理财子公司也渐成投资者的“新宠”。
货币基金:短期理财的“好帮手”
自去年年中以来,以天弘基金余额宝为代表的货币基金出现了收益快速下降的现象,其平均收益最低降至1.7%,随后有所回升,目前稳定在2.2%左右。
在收益猛降的同时,余额宝的规模也进一步“缩水”。最新数据显示,天弘余额宝截至一季度期末规模为9724.15亿元,相较2020年年报规模下降了2184.01亿元,这是天弘余额宝进入万亿规模后四年来首次跌破万亿规模。
尽管如此,货币基金依然是普通投资者闲钱理财的重要途径之一。“长假前市场资金一般较为紧张,货币基金收益也会水涨船高。”某股份制银行零售业务工作人员陈女士介绍道,“不少货币基金目前都出现了一定的涨幅,波动较大。”
由于货币基金并不受股市休市的影响,节假日依然可以获得收益,因此不少人将目光锁定在货币基金上。但业内人士提醒,购买货币基金,时间点很重要。货币基金往往在申购后的第二个交易日才确认份额并计息,因此需要在长假前两天就进行申购。如今年需要在29日15:00前申购,部分基金更会在长假前几天就停止申购,投资者须根据不同基金的要求进行操作。
国债逆回购:风险低 收益高
月底收益“翘尾”的并不止以上品种,国债逆回购更是其中的“香饽饽”。所谓国债逆回购,本质是一种短期出借资金的行为,即将账户中的可用资金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拆借出去,获得一定的利息收益,安全性近似等同于国债。通常来说,国债逆回购适合不满足银行活期利息,又害怕风险的个人投资者,以及流动资金充裕的企业。
具体操作上,投资者只要有股票账户即可操作。目前,沪深两市按不同期限,各有9个国债逆回购品种,上交所的国债逆回购是10万元起步,深交所的是1000元起步。具体说来,就是沪市门槛是10万元起,以10万元的整数倍申购,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深市的门槛是1000元起,以1000元的整数倍递增,没有最高限额。
投资者在进行国债逆回购时,输入相应品种代码,设定好出借价格(利率)和出借金额,点击立即出借便完成挂单,等待成交即可。
按国债质押式回购规定,计息天数为资金实际占用天数,其收益计算公式为交易金额×成交利率价格×计息天数÷365。具体参与的时间选择上,投资者尤其需要注意。如在4月29日购入1天期逆回购,可以享有6天的利息,且资金4月30日可以继续投资,实际占用1天;但如果在4月30日购入1天期逆回购,资金要到5月6日才可用,计息仅1天,是最不划算的。
如果错过了货币基金和国债逆回购的最佳申购时间点,投资者就需在下次长假前,提前做好记录,选择合适的时间点进行投资。但总体而言,叠加“月末+长假”双重效应,货币基金和国债逆回购是普通投资者不可忽视的投资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