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人面临的最大健康威胁不是癌症,而是心血管疾病,其死亡率已经占居民疾病死亡总数的40%以上。”作为国内心血管疾病方面的专家之一,屈百鸣教授告诉记者,在欧美发达国家,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医疗水平的提高及全民健康意识的增强,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已经开始下降,而我国却在上升。尽管我国心血管患病人群占总人口的百分比较西方低,但上升速度却非常快,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已逐渐成为心血管疾病的超级大国。
“诱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很多,包含基因、饮食、运动、脾气等多方面因素。”屈百鸣教授介绍道,虽然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高,但如果平日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至少80%的心血管疾病。
对此,屈百鸣教授建议市民朋友,结合自身情况,合理调整生活方式,健康饮食,戒烟限酒,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还提醒大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并定期进行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合理饮食:在膳食安排上做到多样化,以五谷为主食,品种尽量多。此外,在防治心血管病中,还要注意控制盐分和脂肪的摄入。
规律运动:有规律的有氧运动不仅可以减重,增强身体功能及免疫力,而且能预防和防治高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死亡率。成年人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例如跑步5公里)。
保持好心情:如果心情不好压力过大,而且长期得不到释放、缓解,将导致各种心脑血管疾病。
屈百鸣教授建议市民朋友,面对来自社会、家庭、学习和工作中的各种问题,要学会自我放松,对人对事心胸开朗,保持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