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开始,A股开启新一轮的持续反弹,不少抱团股经过前期的回撤之后,出现波段反弹机会。但反弹的同时,也出现一定分化,即以医药龙头和无人驾驶为代表的板块反弹更为强烈,其他板块反应略为平淡。
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市场经历前期情绪明显降温后开始企稳反弹,但依然处于磨底阶段,建议投资者可以寻找年报业绩较为优秀,且一季报业绩预增个股,把握4月份的业绩主线投资机会。
市场: 中小盘表现强劲
不同于今年年初抱团股“主导”指数走向的格局,3月份以来,中小盘股票成为市场新的投资热点,“妖股”不断涌现,更出现了顺控发展十几连板的强势表现。而抱团股经历大幅回调后,近两周也出现了止血现象,部分强势板块短时间回调近20%。
“对于抱团股,在快速下跌的时候,我就已经快速止盈了,目前仓位都在一些业绩预期不错的中小盘股票上。”晋江投资者陈先生说道,“像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以后依然有着不小的机会,但目前市场依然还在‘杀估值’的阶段,最好还是回避一下,寻找估值更合适的板块。”
不少券商也认为,经过1个多月的调整之后,市场有望企稳。
“市场经历前期情绪明显降温后开始企稳反弹。从近期的市场表现看,成交额仍持续萎缩,周换手率已回落至2%左右,为磨底期的常见特征。”中金财富证券认为,虽然市场仍可能有最后一跌的风险,但大方向上,估值风险已有所释放,市场整体仍处于磨底期。
兴业证券表示,当前阶段也正值一季度报披露节点,之前市场对部分个股盈利的定价存在不合理,因为在年初市场持仓主要集中于核心资产,一些低估且盈利增速较好的个股有待市场去挖掘。在目前估值难以拔高和市场关注点回归个股的基本面等市场环境下,会更加重视基本面的改善而非题材的演绎。
机会:
关注超预期季报业绩
进入4月,不少上市公司陆续发布年报和季报。而在此前,多数上市公司已经发布年报预告,此时,市场又将视线转向了一季度业绩预告上。
“去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数公司业绩较为一般,今年一季度普遍会比较好。”本地某券商人士丁先生说道,一季度业绩预告提前披露可能对市场有所支撑。
对于当前的磨底阶段,中金财富证券认为,建议投资者选股或可从两个思路出发,一是行业保持高景气趋势,高增长足以对抗政策转紧对估值的压制(如半导体等科技硬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上游、新能源光伏等行业);二是估值相对合理且基本面仍在复苏的行业(泛消费行业,如轻工家居、家电、汽车、酒店旅游,以及部分供需结构相对好的周期行业等)。
“上周市场中,白马股、科技及中小创等均有表现,反映市场在普遍性杀跌之后步入企稳、反弹和业绩因子主导的阶段。”兴业证券认为,行业主线方面,可关注低估值的银行保险地产龙头;双碳主题如钢铁、煤炭及电力化工、环保等;核心资产的食品饮料、休闲服务、医药、电气设备等白马逢低配置。尤其“茅指数”短期快速调整已释放大部分风险,后续进入反复磨底阶段,关注部分季报超预期,并能验证高估值逻辑的品种。
中信证券则建议投资者可从三个方面挖掘:一方面是高性价比的成长板块,从低估值、高增速、PEG<1的角度,挖掘科技等成长板块高性价比的标的。其次是疫情受损板块,前期疫情受损行业基本面见底回升确定性高,五一假期更有望推动旅游等消费行业恢复进程。具体板块方面,包括旅游、酒店、航空等。再者便是受益于海外需求复苏的中下游制造业,随着通胀预期进入下半场,顺周期板块行情将进一步分化,从上游转向中下游,围绕海外需求复苏布局中下游出口制造业,如机械、汽车零部件等。
亮点:
外资逆势抢筹明显
尽管3月份A股表现弱势,但向来被视为“聪明资金”的外资,却持续买入。据相关数据统计,北向资金3月份累计净买入金额达187亿元,并明显加大了对金融、工业板块的配置。
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外资累计持股2.35万亿元。从分布上来看,食品饮料、医药的持仓市值占比仍处于前两位;前五大持仓行业的比重达到51.86%,较上月提升0.31%。
具体来看,汽车、电子、国防3个行业被连续两月减持,3月累计跌幅均超5%;银行、交通运输、钢铁等16个行业获外资连续2月增持。需要注意的是,银行、钢铁两行业成为近两个月外资增持的重点对象,值得持续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