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_沈茜
为进一步打造防范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宣传阵地,形成反诈宣传格局,切实加强广大市民的防骗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近期,本栏目将国家反诈中心公布的网络贷款、网络刷单、“杀猪盘”、冒充客服退款、假冒熟人、冒充“公检法”、“荐股”、虚假购物、注销“校园贷”、买卖游戏币等十大高发诈骗类型予以转载,通过真实案例以案释法,筑牢全社会共同防范、抵御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防火墙”。
网络贷款诈骗手法揭秘
“低门槛”广告+网贷App
1月10日上午,一男子在上海市公安局浦东分局合庆派出所综合窗口前徘徊。民警见状主动上前询问情况。再三询问下,男子才缓缓说出自己可能被骗了。
男子姓陈,1月9日晚,他在浏览网页时看到一款网络贷款App,声称“无抵押、无担保、超低息,只需要注册,贷款立马到账”。正巧陈先生近期手头资金困难,遂下载注册了该款App并申请贷款15万元。陈先生打开自己银行账户时发现所贷钱款未到账,但贷款App上却显示他已欠款15万元。他与客服联系询问这一情况时,客服告知他后台显示钱款已到账,让陈先生在规定时间内还清贷款,然后挂断了电话。
民警查看陈先生手机上的贷款App以及与客服的聊天记录后,确认这是典型的网贷类诈骗。民警见其仍有被骗的可能,遂将以往的类似诈骗案例、诈骗手法一一耐心讲解。陈先生听完后庆幸自己来到派出所才避免“破财”,最终卸载了相关软件。
温馨提醒:
警惕“无抵押、低利率”网贷平台
当有人向你推销贷款时,一定要小心。诈骗分子先让你在虚假贷款网站或App上填写个人信息,再以信息填报错误、贷款额度被锁定等理由,诱骗你缴纳保证金或者解冻金。任何声称“无抵押、低利率”的网贷平台都有极大风险。一旦发现被骗,请及时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