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打造“家门口的幸福餐桌”

罗山街道后林社区长者食堂揭牌投用

本报讯 (记者 曾舟萍) “这里的饭菜便宜又好吃,还省得自己煮饭,方便极了。”26日,在晋江罗山街道后林社区刚刚揭牌的长者食堂,居民杨晒端着吃得干干净净的餐盘,乐呵呵地向记者分享用餐体验。这份“一餐热饭”的简单满足,正是社区打造该民生工程的初衷。

26日上午,历经近一年精心筹备的后林社区长者食堂正式揭牌,标志着该社区对“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承诺的扎实兑现。

“后林社区长者食堂的建设构想始于2024年10月。筹建过程中社区非常重视,多次召开专题推进会,精心定制项目方案,并反复进行现场勘察和方案优化;同时,走访晋江多家长者食堂,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后林社区党总支书记吴火炎介绍,社区的这些努力,围绕着一个朴素的目标:让社区老人们能够方便地吃上一餐热乎可口的饭菜。

据悉,后林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近600名,其中不乏空巢老人。在此前的走访中,社区发现许多长者面临“做饭难、吃饭愁”的困境。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行动的号角。在社区“两委”会的不懈努力下,长者食堂从图纸变为现实。值得一提的是,在长者食堂筹建过程中,收到了社区热心企业与爱心人士的捐款近20万元。

“和很多长者食堂不同,我们的食堂由社区自营。”吴火炎介绍,后林社区长者食堂创新采用“公益筑基、商业赋能”的全龄共享运营模式。食堂在服务长者的同时,对外开放经营,通过吸引更广泛的客源实现“自我造血”,确保长期稳定运营。记者了解到,该社区女性年满55岁、男性年满60岁,经补贴后,仅需支付6元即可享用一份包含一道荤菜、一道素菜、一道半荤半素菜品,并配有例汤的营养餐。此外,该食堂还秉持公益初心,为暂时遇到困难的来晋人员提供免费“爱心餐”。

据介绍,接下来,后林社区还计划提升食堂智能化服务水平,如引入线上订餐系统等,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预约点餐;同时,延伸服务范围至周边企业、快递驿站等,满足更广泛群体的需求,并探索增加社区集体经济收入的新路径,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营可持续发展的双赢。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