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昆火
市直实验学校生源数上升、版筑中心小学实施学区总校制、基层小学实现“5G+专递课堂”全覆盖、公办幼儿园占比提升……近两年来,晋江市西园街道直面区域差距、城乡差距、校际差距和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等难题,在优化布局、数智赋能、多元投入等方面集中发力,推进教育扩优提质,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人才之基。
区域协同
共享优质资源
八仙山旁,创办于2013年9月的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是一所福建省示范性幼儿园。园区不仅拥有优美雅致的生态环境,更配备高品质保教设施。今年,该幼儿园预计投入超265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添置现代化设备及升级户外游戏场地。届时,崭新天幕可遮风挡雨,并划分出自然探索、体能挑战、创意建构等空间,打造出安全、有趣又富有意义的成长乐园。
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园长丁姗莉介绍,今年秋季,该幼儿园设置22个学龄班、3个早教班,学生659人,较上学年新增154人。从2024年秋季起,该幼儿园在保障王厝、屿头社区居民幼儿入学的基础上,打破社区界限,将招生范围扩展至西园辖区赖厝、霞浯等9个社区及周边区域,让优质学前教育惠及更多家庭。
小学方面,今年秋季,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设置39个班级,总生数1855人,招收一年级新生337名,比上学期增加77人。
除了市直学校增加学位供给外,近年来,西园街道还稳步提升公办园比例。除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外,辖区还有7所幼儿园,其中,晋城学府幼儿园系2023年新办的公办幼儿园,官前幼儿园系2023年6月从集体幼儿园转为街道公办幼儿园。据悉,创办于2023年7月的晋城学府幼儿园,可容纳180名幼儿,今年共设6个教学班,生源157人,比去年新增115个新生。
晋城学府幼儿园园长王巧明表示,该幼儿园环境宜人、配套设施完善,将竭力为辖区海润棠颂小区、车厝社区、霞浯社区、小桥社区等周边居民提供优质普惠的学前教育服务。
据悉,今年秋季,西园街道还推行以版筑中心小学为总校,仕头小学、小桥小学为成员校的“学区总校制”,促进辖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数智赋能
探索教学新样态
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西园街道强化数智赋能教育,着手开展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项目,因校制宜赋能学科建设与课堂重构,探索教学新样态。
今年3月,晋江市第四实验小学在全省率先完成国产大模型DeepSeek-R1校园本地化部署。该模型可智能分析学生各科成绩,形成个性化报告,可关联教材、课标等知识库,辅助教师快速生成教案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此外,该校还自主研发全省首创的“叫号接娃”模式、自创“作业管理系统”等实用的智慧校园系统,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教学方法。
今年9月,车厝小学“智慧操场”系统装备投用,学生只要脚踩数字标识、目视屏幕,随着屏幕中卡通人物的提示就可自主运动。该装备丰富了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其技术可视化、自动化,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激发了学生的锻炼热情。
此外,今年,西园版筑中心小学、霞浯小学、仕头小学、车厝小学、小桥小学、砌田小学、官前小学等7所基层小学均为信息技术课堂更新配齐了电脑设备;去年10月,上述7所小学已均配备“5G+专递课堂”设备,霞浯小学、仕头小学、小桥小学在2023年秋季被确定为泉州市第二批“5G+专递课堂”试点结对帮扶学校,由泉州市“名优校”晋光小学引领,帮扶学科涉及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科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今年秋季,霞浯小学启动首个全国科普月活动、聘请科技副校长,常规开展编程、无人机等课程,乡贤吴明泉认捐的科创室也正有序实施中。
多元聚力
家门口“上好学”
“校园环境越来越好,学生选择就近入学。”霞浯小学校长王瑞治说,今年秋季,该校设置12个教学班,总学生数470人。其中,一年级58人,有32人为本社区居民子女。
霞浯小学创办于1947年,历经岁月的洗礼,学校办学条件仍存在缺口。2021年7月,霞浯慈善协会成立后,多元聚力有序地推进食堂、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学校外墙改造,以及教学设备更新等多个项目,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霞浯社区党委书记吴晓民说,学校连续4年进行改造提升,总投资超350万元。资金主要来自霞浯慈善协会。据悉,该协会的善款主要来自乡贤的爱心捐赠,以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等移风易俗省下来的钱,其中70%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此外,版筑中心小学操场在校友的支持下也完成改造投入使用;砌田小学教学楼加固改造工程完工、食堂改造升级、女职工创新工作室投用;官前小学竹编馆建成,以及小桥小学、车厝小学、官前小学“可躺式”午休椅投用,为各基层小学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版筑中心小学校长庄金成说,今年秋季起,该校施行“总校制”办学模式,学校将带动成员校协同发展,实现课程、师资、管理等教育资源的统一配置与共享,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西园街道分管领导颜连江表示,将大力营造“爱在西园 学在西园”良好氛围,推动硬件设施持续完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并把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做好教育资源配置前瞻布局,让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惠及辖区学生,更好地满足适龄儿童“上好学”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