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b版:本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镇总动员 池店多举措筑牢健康防线

本报记者 曾舟萍

9月份以来,晋江市池店镇全面吹响爱国卫生运动的“集结号”,在全镇范围内开展一场声势浩大且细致入微的专项整治行动。

据悉,池店镇通过组建多个专项工作小组,采取“分类施策、疏堵结合”的科学原则,精心部署、多管齐下、精准发力,力求从源头上消除蚊虫滋生环境。同时,池店各村积极响应,开展入户宣传活动,通过挨家挨户翻盆倒罐、发放防蚊物资,耐心向村民讲解蚊媒传染病的危害和预防知识,切实增强村民的防病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形成“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的良好局面。

规范废品回收站 整治卫生死角

昨日,池店村再次针对废品回收站进行专项整治,要求有证经营的业主加强个人防护,并要求相关场地限期整改;无证经营的立即自行清理整顿。

“池店村有2万多名常住人口,废品回收市场较大,辖区有10多家有证经营站点和10多家无证经营站点。”池店村副网格长蔡志艺介绍,这些站点内堆积如山的废弃瓶罐、轮胎等容器极易积水,成为蚊虫滋生的“温床”。

据悉,在池店镇废品收购站专项清理行动后,各村协同池店综合执法队对全镇废品回收站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要求无证经营点撤离,有证经营站点对卫生等工作进行限期整改。

近日,池店镇成立了以镇领导班子成员及派出所、市场监督管理所有关负责人等为成员的专项整治小组,并在晋江市城管综合执法局的支援下,对辖区内废品收购站开展全面摸排,并建立台账。经排查,池店全镇共有废品收购站170家。其中,60家有证站点被要求全面清理站内堆积杂物、清除卫生死角,定期开展蚊虫消杀工作,保持收购站环境整洁,并在3天内清空库存,后续新收购的废品需在3天内完成转运,避免长期堆积造成二次污染。对于无证经营站点,池店镇采取“先劝导、后强制”的处置方式。目前,大部分无证经营者主动搬迁,剩余正按计划分批取缔。

下一步,池店镇将持续加强对废品收购站的常态化监管,防止问题反弹。

修剪龙眼树 消除蚊虫藏身地

“修剪后的庭院更亮堂,也更干净。”昨日,池店浯潭村村民李晋国指着自家门口刚刚修剪的龙眼树说。

近日,浯潭村将重点放在整治龙眼树林蚊虫滋生问题上。据悉,该村的龙眼树树龄多达十多年,树皮开裂处容易藏匿蚊虫,给村民的健康带来潜在威胁。村里迅速组织专业人员,在热心村民的协助下,用三天时间完成了村里77棵龙眼树的修剪工作。

茂厝村也同步开展了龙眼树修剪工作,全村330棵龙眼树已有125棵完成修剪。通过修剪,不仅有效减少了因果实坠落滋生蚊虫的问题,还改善了村庄的整体环境。

此外,池店各村也纷纷开展龙眼树修剪工作,同时还针对村里的公园、荒地等开展积水清理、杂草清除工作,积极向村民宣传防蚊灭蚊知识,多措并举降低蚊媒传染病传播风险。

拆除鸡鸭圈 改善人居环境

近日,池店茂厝村开展了一场规模空前的家禽清退工作。

13日,茂厝村委会通过网格微信群向85户养殖户发送《关于家禽饲养退出的倡议书》,要求村民在9月20日前逐步停止家禽饲养。茂厝村“两委”成员分片入户动员,联合综合执法队员对完成退养的养殖户进行拆除。

目前,茂厝村已有26户养殖户完成退养,拆除禽舍250平方米。其中,一家占地约200平方米的最大养殖户主动配合拆除,起到了示范作用。此外,针对一户20多年的养殖户,镇村干部多次上门协调,目前已达成初步迁出协议。

近期,池店村、潘湖村等村庄也同步开展鸡鸭圈清退工作。通过整治,不仅改善了村庄环境卫生,更有效地切断了蚊媒传染病传播途径。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池店镇的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显著。为了防止问题反弹,池店镇还建立了“定期巡查、动态管控”机制,确保整治成果得到长期巩固。

下一步,池店镇将以坚定的决心和有力的举措,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筑牢防蚊工作基础,为居民创造一个整洁、卫生、健康的生活环境。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