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许春
“有矛盾找荣源,准能解决!”在晋江市东石镇,大家提起专职人民调解员张荣源,常会竖起大拇指。
虽然“半路出家”参与调解工作,但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张荣源,善于用“接地气”的沟通技巧解矛盾,用“不放弃”的耐心、“秉公心”的热忱,已成功调解百余起矛盾纠纷。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张荣源个人调解工作室,探访他如何成为人们心中值得信赖的“和事佬”。
“半路出家”
调解百余起矛盾纠纷
张荣源个人调解工作室设立于3年前,位于东石镇综治中心。
日前,当记者走进其工作室时,张荣源刚调解完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明法理、懂情理、善调解”,是张荣源为人称道的原因。而这背后,源于其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
2015年,长期从事服装生意的张荣源当选为东石镇潘径村委会主任,开始参与基层工作。
调解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加入重点项目征迁,做好基层综治维稳工作……人面广、巧思多、心热忱的张荣源在各项工作中均表现突出。2017年,卸任潘径村委会主任后,张荣源开始加入东石镇综治维稳工作队伍,并参与全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土地纠纷、家庭矛盾、工伤调解……“半路出家”的张荣源,把每一次调解都当成学习实践,解开一件件市民的“烦心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也逐渐从矛盾纠纷调解的“门外汉”转变为“行家里手”。
2022年,张荣源个人调解工作室成立。近年来,他已成功化解百余起矛盾纠纷,成为备受赞誉的“金牌”调解员。
“妙招”频出
善解心结、巧化民忧
谈及自己的“调解经”,张荣源认为,坚持法理是前提,与当事人有“同理心”是基础,“以情动人”是关键。
此前,一起土地纠纷闹得沸沸扬扬。涉事村民张某毓误将张某珠的土地当作村安息堂杂地,把祖坟迁了进去。双方为此争执不断。
了解情况后,张荣源及时介入调解。调解室里,张荣源先从邻里情入手,对双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对张某毓,张荣源建议他拿出诚意道歉,可以从补偿的角度来想办法。对张某珠,他则劝道:“对方坟墓已安好,强行迁坟既伤风俗,也容易激化矛盾,不如各退一步。”
可谈及补偿金额时,双方又陷入僵局。张某珠认为土地有实际价值,要求较高补偿。张某毓则觉得涉事地块常年长草,不愿多付。
张荣源没有急着下判断,而是从村里近年来回拨地的交易情况和周边土地的行情,提出一个相对合理的参考价。他还特意请来双方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一起参与调解,劝导双方以和为贵。
最终,经过多次调解,双方握手言和。张某毓带着家族亲友到张某珠家赔礼道歉,喝“和解茶”,并按协商金额补偿。而涉事地块的使用权则归张某毓所有。一场可能升级的纠纷就此平息。
不仅善于调解邻里土地纠纷,在一些棘手的矛盾上,张荣源也善当“和事佬”。
此前,来自外省的学生吕某到东石镇同班同学张某的家中玩耍。双方因小事发生口角,张某父亲气不过,出手打了吕某一巴掌。吕某父亲报案后,张某父亲却迟迟不肯露面。着急的张某母亲找到了张荣源。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如果处理不好,会伤了两个孩子的同学感情。”在电话里,张荣源给张某父亲普法,跟他讲明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关于“殴打未成年人”的相关处罚规定。
张荣源的一番劝说让张某父亲幡然醒悟,主动到派出所配合调解。
调解时,吕某父亲要3万元赔偿,张某父亲觉得金额过高,双方再次僵持。
张荣源一边给吕某父亲算明“赔偿账”,一边多方打听认识吕某的村民,邀其一同参与调解。最终,张某父亲向吕某一家当面道歉,并赔偿合理费用;吕某一方也放弃追责,两个孩子的同学情得以保全。
“每一件矛盾纠纷的背后,都包含着当事人的诉求和所涉及的社会关系。”张荣源说,调解时,不仅要找准拆解当事人“心结”的切入点,也要积极动员涉事双方的社会关系一起参与,让双方心平气和地坐下来谈,推进矛盾的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