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b版:产经人物 上一版 下一版  

刘世奇:AI卖“丑鞋” 闯出“新名堂”

晋江的秋总裹着点产业的热意。鞋都路上货车还在路口穿梭,会议室里的空调刚压下暑气余温。

1997年出生的刘世奇手持一双镶满假钻的 “丑拖鞋”,正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向欧洲客户演示:“鞋面孔洞能贴鞋花,鞋底凸起可按摩,美国卖145美元,欧洲调整配色后建议150美元。”客户没多犹豫,盯着AI投屏里滚动的产品细节图,当场就确认了订单。

屋里的热闹比窗外更盛。数字人主播正在海外直播间介绍产品,AI生成的“汽车拖鞋”设计稿铺满桌面,业务员通过AI辅助话术与东南亚欧美客户沟通。谁能想到,四年前这个内蒙古小伙还在北京设计院,对着CAD图纸画重复的建筑结构?如今他带着6人团队扎进晋江,靠“AI+外贸”闯出名堂——2024年总销量近3000万元,人均效能500万元,抵得上传统外贸20人团队的产出。

逃离格子间 带着5万元与一只猫南下创业

“再待下去,我就要被图纸‘困死’了。”2021年春天,在北京某设计院工作满一个月的刘世奇,看着电脑屏幕上重复的建筑结构图,突然萌生了辞职的念头。彼时,他刚从内蒙古工业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靠着老师的推荐信拿到这份“铁饭碗”,在同学眼里是“稳稳的幸福”,但在他心里,“每天朝九晚六画图纸,比高考复习还枯燥”。

北方家庭向来偏爱安稳,父母也希望他能留在当地,找一份“铁饭碗”工作,踏踏实实地过日子。“他们总说稳定好,能少走很多弯路。姥姥姥爷也跟着劝,甚至想帮我找个安稳的出路。”刘世奇笑着回忆,家人的心意他都懂,只是自己心里始终惦记着外面的世界,想试着找些新机会。后来,母亲看出了他的执着,红着眼眶松了口:“男孩子是该多闯闯,这点钱你拿着,当作启动的资金。” 说着便从家里的积蓄里,给了他5万作为创业资金。

拿着5万元,刘世奇没敢告诉家人创业方向,只因他在抖音上刷到福州跨交会的广告,心里早已埋下“做跨境电商”的种子。“当时对跨境电商一窍不通,就觉得‘能把货卖到国外’很新鲜。”他背着书包独自南下,第一次坐高铁出远门,第一次在跨交会上见到人山人海的外贸商家,“当时阿里巴巴国际站的客户经理跟我说,拖鞋外贸是块蓝海市场,走信保订单还不用自己囤货垫钱。我一听就特别心动,毕竟我没多少启动资金,真的输不起。”

跨交会结束后,刘世奇直奔晋江。“这里是鞋都,4000多家鞋厂,供应链肯定靠谱。”他在鞋都附近的民房里租了30平方米公寓,带着从宠物店花90元买的断尾猫“阿顺”,成立了泉州蒂万坦斯贸易有限公司。“当时公司就两个人,我和阿顺。白天对着电脑研究平台,晚上跟阿顺说话,饿了就吃楼下的煎饼果子。”

创业首月,他走了不少弯路。从1688搬图上架,觉得“哪个好看就卖哪个”,结果店铺产品杂乱,还收到侵权投诉。“最惨的时候,阿里国际站的扣分通知铺天盖地,我以为店铺要没了。”刘世奇说,那段时间他每天工作18小时,凌晨还在研究平台规则,“有次跟加拿大客户聊订单,从晚上7点聊到第二天早上9点,英语不好就靠翻译软件,客户最后说‘看你这么拼,订单给你’。”

这笔200双拖鞋的订单,让他赚了1000多元,更让他摸到了B2B外贸“靠复购稳增长”的核心逻辑:复盘初期零散订单时,他发现北美客户不仅下单意愿明显高于其他地区,还会主动反馈“鞋底防滑性”“鞋面材质舒适度”等具体需求,甚至提出后续定制想法,这种“愿意深度沟通”的特质,让客户有更高的长期合作潜力。“以前觉得做外贸就是赚单次差价,接了这笔订单后才明白,B2B生意的价值不在单次利润多少,而在能不能留住客户、促成复购。”

也是从这份订单开始,他决定放弃 “撒网式” 做全球市场,转而聚焦北美市场——一方面,北美客户的高意愿度和需求反馈,让他看到明确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在与加拿大客户沟通及研究亚马逊美国站拖鞋类目评论时,他敏锐捕捉到关键审美差异:“美国人喜欢夸张、亮闪闪的设计,像鞋面镶钻、色彩饱和度高的款式,国内觉得‘丑’,在他们眼里却是‘个性’,能满足日常穿搭的吸睛需求。”这种对美国市场需求的精准判断,成了后来“丑拖鞋”爆款的起点。

AI破局 从“397作息”到人均效能超500万元

2023年春节,Chat GPT的爆火让刘世奇嗅到了新机会。“第一次跟GPT对话,我就觉得‘这东西能帮我干活’。”当时他刚组建团队,4名“00后”应届生没经验,选品、运营、谈单全靠他一人扛,“设计一款产品要一个半月,为对接美国客户每天熬夜到凌晨,身体都快熬垮了,那时是‘凌晨3点睡、早上9点起、每周干7天’的397作息。”

他开始尝试把业务拆成细颗粒度的环节,用“传统模式vsAI模式”的效率对比,逐个测试AI的能力:“选品、上架、客服、投流,能让AI干的就交给AI,复杂的判断留给人。”刘世奇说,最初AI的作用很简单,比如生成产品白底图、优化关键词,但慢慢地,他发现AI能做的越来越多。

选品环节的变化最明显。过去靠人工刷TikTok、亚马逊找爆品,一个月最多确定 2款产品方向,还容易遗漏用户痛点;现在用AI抓取C端平台的评论、销量数据,通过生意助手提炼“防滑”“按摩”“防脚臭”等核心卖点,再结合潘通流行色,一天就能生成上百款设计图。“我们做‘香水拖鞋’的时候,就是AI 从5000条客户差评里发现‘脚臭’是高频痛点,建议把‘防脚臭’升级为‘越穿越香’。结果,这款产品的利润率比普通款高30%,上线 3个月复购率达40%。”

上架效率也大幅提升。“以前上架一个产品链接要4小时,写英文详情页、填物流模板特别费时间,还容易出错;现在用阿里国际站的‘商品运营助手’,把图片丢进去,5分钟就能完成所有操作。”刘世奇补充,AI还能根据不同国家调整用词,“给欧洲客户的描述会侧重‘环保材质’,符合当地法规;给美国客户的会强调‘个性设计’,贴合消费偏好。”

最让他惊喜的是AI在客户接待上的表现。“外贸最大的问题是时差,以前客户凌晨发询盘,早上回复时,客户早就找别人了。”现在AI接待员24小时在线,能识别客户采购意向,自动报运费、算时效,甚至引导高意向客户付样品费。“有次深夜,AI接待了一个美国客户,不仅解答了模具定制问题,还促成对方付了100美元样品费。第二天我一看消息,直接开车720公里去广交会见客户,当场拿下2000万元订单。”

AI不仅提升了效率,还改变了团队的工作方式。“以前业务员跟客户沟通,遇到问题就问我,我根本忙不过来。”刘世奇说,现在AI会根据聊天记录生成回复建议,还能分析客户需求,“新人入职两个月,转化率就能从9%升到21%,跟老员工差不多。”2024年,6人团队实现年销售3000万元,人均产值500万元,“放在以前,这至少需要20人才能做到。”

谈及AI,刘世奇有自己的判断:“AI不是替代人,而是放大每个人的能力。它能做重复的事,但最终的决策还是要靠人。比如AI生成100款设计图,我要凭经验判断哪款能卖;AI分析市场数据,我要决定要不要进军欧洲市场。”他顿了顿,补充道,“很多人觉得AI是万能的,但其实行业经验才是核心。你得先懂生意逻辑,才能让AI帮你干活,不然AI只会加速你的错误。”

扎根晋江 从“异乡人”到“跨境新势力”

“晋江人谈生意,特别实在。”刘世奇说,这是他扎根晋江四年最深的感受。初到晋江时,他带着“丑拖鞋”的设计图找工厂,当地老板不仅帮他优化模具,还主动承担一半开模费,“他说‘你的想法有意思,我赌你能卖爆’。”

这种“抱团发展”的氛围,让他快速融入。晋江供应链的“小单快反”能力,更让他少走了很多弯路。“从设计到打样,最快3天就能出样品,50双的小单定制也能接;之前尝试与外地工厂合作,仅打样就耗时一个月,还不接受小批量订单。”刘世奇举例,去年做“汽车拖鞋”时,跟晋江工厂提“要把毛绒材质和跑车线条结合”,工厂当天就调出3种毛绒面料测试,一周就出了样品,“这种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在其他地方很难找到。”

随着生意做大,他也开始反哺这片土地。看到同行对AI应用迷茫,他开始尝试开设免费分享课,从选品逻辑到AI工具使用,倾囊相授,“有个70岁的工厂老板来听课,说想帮儿子的企业转型,我特别感动。”他还带动上下游工厂接触AI,“有个合作多年的工厂,以前靠经验开模,现在用AI分析市场需求,模具报废率降了30%。”

如今,刘世奇的办公室从30平方米换到688平方米,团队从1人变成6人,但他依然保持着创业初期的拼劲。“每天还是会刷TikTok看趋势,跟客户聊需求。”他计划2025年冲击5000万元销量,拓展东南亚市场,还想把产品线从拖鞋延伸到毛绒玩具、家居用品,“晋江有好的营商环境,有完善的供应链,AI有高效的方法论,只要坚持‘为买家解决问题’,就能走得更远。”

对想做AI化转型的传统外贸老板,他给出三点建议:“第一,先做好数字化转型,要是工厂80%靠人工,没数据沉淀,AI转型就是空谈;第二,梳理业务SOP,找熟悉业务的主管把流程理清楚,再匹配主流AI工具,不用追求小众工具,每周都有新工具迭代,聚焦核心的就行;第三,老板要带头,我以前每天晚上研究AI到凌晨,员工看我这么拼,自然会跟着学。”

采访结束时,刘世奇指着办公室墙上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美国、欧洲、东南亚的市场分布。“我从内蒙古来晋江,就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现在我想带着‘晋江制造’,去更多地方看看。”他说,“很多人问我创业成功的秘诀,其实就是两个词:敢闯,会借。敢闯是不怕失败,会借是善用工具和资源——AI是工具,晋江是资源,缺一不可。”

“90后”创业者的 “跨境新思维”

记者观察

刘世奇的创业实践,是晋江新一代跨境创业者的缩影:不盲从经验,善用AI等新技术,更精准锚定年轻消费者需求。如今,越来越多“90后”“00后”创业者汇聚晋江,正以“AI+跨境”的新思维,为跨境电商注入蓬勃活力。 这股创业热潮的涌动,离不开晋江市委市政府“晋品出海”战略的引领。该战略为创新破局营造了良好环境,催生出一批像刘世奇这样,借助AI等新技术拓展出海路径的创业者。与此同时,市商务局、行业协会、产业园区多方协同,持续营造浓厚的跨境电商发展氛围,共同培育着优质的产业生态。 在这一生态滋养下,晋江外贸的玩法正发生深刻转变。过去,当地外贸多依赖“大单批发、低价走量”;如今,以刘世奇为代表的创业者,用AI精准捕捉市场需求,转向“小单快反、差异制胜”。“丑拖鞋”的成功,既源于对北美消费者“个性表达”需求的敏锐把握,也得益于对AI工具的灵活运用,更深度整合了晋江成熟的鞋服供应链优势。 优质的产业生态,是创业者成长的沃土。晋江有“4000家鞋厂”筑牢供应链根基,更有跨境电商专项政策、精准引育服务加持,再加上同行间开放共享的氛围,“创新—落地—迭代”的良性循环加速形成。正如刘世奇所言:“在晋江,从选品到跑通‘AI+外贸’模式,各环节都在帮创业者降本提效。”可以预见,随着生态持续优化,更多跨境电商新锐与外贸新业态从业者,将在这片土壤不断涌现。 未来,伴随AI等技术迭代,跨境行业竞争将从“人力比拼”转向“效率较量”。刘世奇的案例印证,中小企业只要善用工具、找准定位,便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突围。而以传统制造业为根基的晋江,正借由年轻创业者的创新实践,加速从“制造”向“智造”跨越,持续释放蓬勃的发展活力。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