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b版:教育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致敬晋江教育“守耕人”

本报记者 蔡红亮 董严军

在第41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一场别开生面的寻访晋江教育“守耕人”——教育故事分享会在晋江市第二实验小学晓聪校区温馨上演。20名教育工作者携手他们的亲友团,依次登上舞台,用真挚的情感和语言,深情讲述了教育路上的点点滴滴,为在场的每一个人带来了一场温暖与热爱交织的教育盛宴。

温暖 教育最动人的底色

无论是从教数十载的资深教师,还是初登三尺讲台的教坛新秀,在教书育人路上,总有很多温暖的瞬间令人动容。

“我是江南老师的爱人,也是她31年教育路上最亲密的战友。”潘径中学何江南的亲友团代表李武斌上台助力分享时的开场白,一下子就抓住了在场所有人的目光。

李武斌和何江南是一对夫妻。31年前,夫妻俩带着对教育的赤诚,从湖南老家来到晋江这片陌生的土地,成了晋江中学教师队伍中的夫妻档。

从青春飞扬到两鬓染霜,夫妻俩把最珍贵的年华都揉进了教室的粉笔灰里、学生的笑脸上。分享中,李武斌以“扎根”“坚守”“关爱”“硕果”四个关键词,讲述了四个小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何江南。

晋江二小英语老师林华明的分享主题是“闪闪发光的小太阳”。她的第一届学生许冰瑜因为她,喜欢上了英语,在参加比赛、高考填报志愿、工作选择迷茫之时,林华明都像一个小太阳一样,为她指点迷津,给予她温暖和力量。原永和象峰小学老师许雪真也前来为林华明助阵。去年,林华明主动请缨到象峰小学支教。她的到来,为这所乡村小学注入了满满的能量与活力,校园里刮起了快乐学英语的热潮,家长、学生从不重视英语到坚持每日打卡,英语教研组的老师也动起来了,带着同学们乐学英语。一年来,象峰小学的英语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学英语的氛围日益浓厚。

从教多年,林华明深刻感悟到,教育的本质是“点燃”。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星,而她愿意做那颗闪闪发光的小太阳,用耐心点燃小小梦想,用恒心助燃点滴进步,用匠心共燃无限希望。

热爱 教师全力以赴的源泉

晋江一中陈安妮老师的登台方式有些与众不同。面带灿烂笑容的她,坐着轮椅,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了舞台中央。仔细一看,她的右腿绑着黑色的“装备”。前阵子,陈安妮在回家路上意外受伤。本次分享会,她“带伤上阵”,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在她看来,支撑一名教师站立的,从来不只是双腿,更是心中的热爱与信念。

陈安妮从教已有19年,曾七度带领高三学子跨越人生关键隘口。分享中,陈安妮就分享了一张特别的“地图”——最近带的两届学生所录取的高校。特别的“地图”背后,藏着陈安妮对学生的深厚情谊和对教育的无限热爱。

面对高中的孩子们成长中纷繁复杂的心理困惑,为了给予他们科学、有效的引导,陈安妮毅然选择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挑战自我,成功考取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为了将最前沿的教育理念与方法融入班主任工作日常,她坚持完成教育学硕士的深造。她还痴迷于打磨教学艺术,将每一堂课都视为一场创造,主动投身教学竞技的熔炉,在各级比赛和讲座中磨砺自我树立标杆。“经历是最坚实的履历,我热爱教育,永远在路上。”未来,陈安妮期待绘制更多新的“地图”,带着学生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因为热爱,所以全力以赴。晋江市第五实验小学老师蔡玉璇从教已有三十载,如今的她眼里依然有光,每天都充满了能量。当有人问及秘诀时,蔡玉璇的回答简洁而有力:“我热爱教育,喜欢孩子。”

分享会上,蔡玉璇用了三句话和一个想念描述自己的教育生涯。三句话分别是五小校长徐建平的寄语“玉尺量才育桃李,璇瑰师韵绽五彩”、家长的评价“遇到蔡老师真有福气”,以及学生常挂在嘴边的“我们的啊蔡老师……”。想念则来源于送教上门时,特殊孩子小林的想念。

“我觉得教育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我愿成为孩子的生命之光,照亮他们前行的路。”蔡玉璇说。

相长 师生最美好的关系

老师和学生是一场美好的双向奔赴。这句话在本场分享会中一次次得到验证。

9年前,晋江市特殊教育学校老师柯伟达从普教走向特教。从此,他的画笔不再只是描绘色彩,更成为连接孤独症孩子心灵的桥梁,他用艺术叩响一扇扇沉默的大门。

分享会上,柯伟达与学生小森的相遇,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小森是一个从菲律宾回国、满口英文却不会说普通话的孤独症少年。来到柯伟达的课堂后,在柯伟达的引导下,小森找到了“第二语言”——艺术教育,学会用画笔表达各种情绪与情感。后来,柯伟达更是大胆尝试,为小森报名参加市里举办的现场书画比赛。一个孤独症儿童参加现场比赛,挑战之大可想而知。比赛那天,小森在场内埋头创作三个小时,柯伟达在场外陪伴三个小时。终场铃响,小森冲出来,含着眼泪用生硬的普通话大喊:“柯——老——师!”那一刻,柯老师给了小森大大的拥抱。

“柯老师付出了无数的爱与心血,小森用点滴进步回应了这份关爱,这就是一种双向奔赴。”聆听完柯伟达的教育故事,坐在台下的张佳怡女士不禁感动落泪。

安海实验幼儿园老师陈婉芳是一名“95后”。面对“‘95后’太年轻,带不好孩子”的质疑,她用行动来回答:当孩子们喊着要“触摸自然”,她就带着他们挖土豆、看球赛,把课堂搬到阳光下;当孩子尿床羞红了脸,她会悄悄递上干净的裤子,笑着说“没事,陈老师小时候也尿床呢”。

陈婉芳带着满满的爱心、耐心、责任心,义无反顾地奔向孩子们。令人欣喜的是,这一趟奔赴是双向的,陈婉芳收获了萌娃们的喜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点赞。

传承 教育最持久的力量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用来形容老师再恰当不过了。

安海中学语文老师王蓉婷出身于教育世家,拥有30年教龄的她当了足足28年的班主任,桃李满天下。她所任教的学生遍布各行各业,其中就有一部分学生受她影响,也走上了三尺讲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分享会当天,王蓉婷2001届学生兼同在安海中学并肩执教18年的同事周滢滢,登台娓娓道来她与王蓉婷亦师亦友的故事。

“读书时,成为蓉婷老师的学生是我的幸运,她不仅传道解惑,更教会了我们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作为同事,她更是我的引路人,倾囊相授,帮助我快速成长。她对教育是多么热情、专注和勤恳。”能够在恩师的引领下,一起为晋江教育建设添砖加瓦,周滢滢感到无比荣幸。值得一提的是,王蓉婷的儿子也在她的影响下步入教师行列。这种教育的初衷,育人的初心,心心相印,薪火相传。

每年,晋江教师队伍都有很多新鲜血液的加入。而教育的接力棒,就这样一直在晋江校园传递着。

林佳琳是晋江市第九实验幼儿园的一名新老师,初登讲台,林佳琳迷茫且无助。幸运的是,她遇到了一位好“师傅”——本次教育故事分享会20名主角之一、晋江九幼老师刘红宏。第一次上公开课,刘红宏利用休息时间,手把手指导,逐字逐句帮她修改引导语,教她“要把问题抛给孩子,让他们先观察、再思考、再分享,孩子才是活动中真正的主人”。日常相处中,刘红宏用细心、用心和爱心感染着林佳琳,并用专业能力帮助她。“希望我能像红宏老师一样,在孩子的心中种下光,做一个有爱心、超暖心的优秀老师。”林佳琳说。

初心 讲台最本真的坚守

一站上分享的舞台,李鸿沛就先跟大伙儿做了个“身份更新播报”——上学期他还在双沟小学当教导主任,天天围着教学、课堂打转;这学期一转身,就成了赤西小学的副校长。

学校从双沟换到赤西,身份从教导主任变成副校长,看似多了些“新标签”,但李鸿沛心里那点“老坚持”从没变:以前在双沟,再忙他也不会挤占上课时间,课后会拉着学生捋作文思路;现在到赤西,每天早上他还是习惯绕去操场转一圈,遇见蹲在路边看蚂蚁的孩子,会凑过去问:“要不要把它们的‘冒险故事’写下来?”

“岗位再变,‘让学生学得开心、长得踏实’的初心不能变;环境再换,‘把课堂当自家事儿,把学生当自家娃’的热乎劲儿不能少。”在新的岗位,李鸿沛初心不变,他想继续当那个“离学生近、离课堂近”的教育工作者,和大家一起把校园变得更有温度,把课堂变得更有滋味。

今年是晋江市第三实验小学美术老师李洋镕陪着孩子们在画纸前涂涂画画的第11年。每一次看着孩子们握着画笔、眼里闪着对世界的好奇,她都更坚定一个念头:美术从不是单纯的“教画画”,而是要教会孩子用“美”的思维去成长、去生活。

从教这些年,李洋镕的初心始终如一:深耕课堂,守护童真,带着孩子们寻找美、发现美、感受美、传递美。趣味十足的美术课、组建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开展红领巾广播站、红领巾电影院等活动,李洋镕犹如美育使者,用心做教育,让更多人看见美术教育最动人的样子。

分享会上,安海中心小学德育处主任李玉明亲友团的分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从他们的口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孩子们的贴心人、家乡文脉的传习者。

每当有孩子带着学习的焦虑、同伴间的小别扭找李玉明时,她都会静下心倾听,像朋友般陪他们梳理情绪,孩子们亲昵地称呼她为“知心姐姐”;李玉明还会教孩子们唱闽南童谣,带他们走安平桥、逛古厝,讲千年古镇的故事;组织闽南剪纸、蟳埔簪花等活动,让孩子们在动手间触摸家乡的温度,让“爱安海”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

关注 社会最深情的回响

这场教育故事分享会人气爆棚,现场座无虚席。学生、家长、同事、家人、朋友……每位老师的亲友团都十分庞大,他们时而静静聆听,时而为老师们鼓掌喝彩。

满座的会场中,记者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晋江市第五届十佳“我最喜爱的老师”、退休教师许建南。“每一位老师都很优秀,他们不仅专业素养高,还很有责任心和爱心。从他们的讲述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们对教育的热爱。通过这样一场分享会,可以让更多人看到晋江教师的风采,这个活动很有意义,为所有老师点赞,也祝我自己及所有教育工作者节日快乐。”虽已退休多年,许建南依旧关注着晋江教育、热心教育事业。

值得一提的是,当天,主办方还进行了现场直播,让未能到现场的市民也能通过屏幕感受教师风采,吸引了超1万人次在线“围观”。评论区里,市民朋友纷纷留言致敬教育工作者,点赞次数超14万次。

整场分享会不仅是一次故事的汇聚,更是一场精神的洗礼和力量的传递。每一位登台者都是晋江教育“守耕人”的缩影,他们用青春、智慧与爱,守护着一代又一代孩子的成长,也书写着这座城市的教育未来。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