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曾小凤 欧阳星 尤泽男
在中国伞都晋江东石镇,福建优安纳伞业科技有限公司用34年时间书写了一段从传统制造迈向智能制造的传奇。而这背后,是该公司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创新为帆、以人才为桨,通过“人才引擎”助推晋江制伞业智造跃升。
走进优安纳伞业,映入眼帘的不仅是现代化的厂房建设,更吸引人的是该公司一整套完善的人才引育体系。借助海峡(晋江)科技创新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峡科创”)这一创新平台,优安纳伞业一方面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技能专业人才,目前已成功引进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国家“万人计划”专家2名;另一方面,公司高度重视内部人才培养,已培养认定高技能人才2名、正高级职称人才1名、副高级职称人才1名、中级职称人才1名、自然科学助理研究员4名。
海峡科创作为优安纳搭建的重要育人平台,采取鼓励人才持股的方式激发人才的创造性,提高人才在企业经营中的参与度。丁敬堂作为海峡科创平台总经理、优安纳伞业副总经理,是泉州市目前唯一一位获得研究员(正高级)职称认定的技术经纪人,被晋江市总工会授予“晋江工匠”称号。他从优安纳的行政岗位做起,从普通岗位逐步成长为技术负责人、高层管理人员并参与公司经营,丁敬堂的成长历程完美诠释了优安纳的人才培养理念。
为了鼓励人才成长,优安纳伞业推出极具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职工参加学历提升并取得毕业证书后,学习费用全额报销。更让人心动的是职称补贴政策——拿到初级职称奖励1000元,获得中级职称月薪上调1000元,获得副高级职称月薪上调2000元,获得正高级职称月薪上调3000元。这些政策不仅留住了人才,更激活了人才。
周迎迎的成长轨迹是优安纳产改实践的最佳注解。2016年,她加入优安纳,从项目助理做起。“公司很支持我们持续学习提升,学历提升的考试、上课时间,公司不仅免于考勤,还给予学习费用报销。”周迎迎说道。在公司的支持下,她从福建教育学院本科毕业,又考上了福建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正在攻读第二学历。
作为技术经纪人,周迎迎已累计促成技术交易额3600多万元。她带领的“海峡科技创新中心班组”被泉州市总工会授予“工匠型班组”,她个人也被授予“2018年度‘名师带高徒’活动‘好师傅’”称号。近年来,她斩获多个竞赛奖项,此外,还主导多个众创空间的运营工作。
范宝家则是另一类典型代表。他从“小裁”开始学起,工作之余不忘提升学历并投身技术研究。他在泉州轻工学院进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2022年6月拿到毕业证书。他深度参与并主导优安纳公司的精益管理项目,参与多个专利申报,被泉州市总工会授予“2023年度‘名师带高徒’活动‘泉州市好师傅’”。
优安纳伞业用实践证明,人才发展生态的构建远比简单的人才引进更重要。正如周迎迎所说:“在优安纳,每把伞都要经过数十道工序,每个人的成长也有无数可能。只要你想奋进,公司就给你支点。”这把伞,撑起的不仅是一片遮风挡雨的天空,更是一片人才发展的广阔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