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晋江设立全国首个 工伤认定事务中心

把服务送到“家门口” 让群众办事“少跑腿”

本报讯 (记者 李玲玲) 从职工意外离世到家属拿到赔偿协议,仅用十余天;从提交工伤认定材料到收到认定文书,全程无需往返市区……近日,晋江某鞋塑公司职工闵某工伤案件,在晋江市工伤认定事务中心推动下高效办结,家属特地邮寄锦旗致谢。

这起案件的妥善处置,不仅让群众感受到晋江政务服务的“温度”与“速度”,更成为晋江创新设立全国首个工伤认定事务中心,推动工伤认定工作逐步向“精准治理”升级的生动注脚。

时间回到7月21日,闵某在晋江经济开发区某鞋塑公司车间工作时意外受伤,经抢救无效离世。事故发生后,晋江市工伤认定事务中心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晋江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同步联动多方力量,迅速组织企业与家属座谈——现场通报案件进展、倾听诉求,详细讲解工伤认定流程及所需材料,为后续高效处置打下基础。

7月25日,家属到晋江经济开发区基层治理中心申请工伤认定。晋江市工伤认定事务中心人员当场初审材料,发现缺少医院证明后立即当面告知补充要求,避免家属因材料不全多跑冤枉路。7月28日材料补齐后,工作人员当天完成受理与调查核实;7月31日,案件移交晋江市人社局进行审核审批,各流程无缝衔接。

更让家属省心的是,过程中,他们无需专程前往市区办理业务,材料受理在辖区即可完成;待审批通过后,晋江市人社局将认定文书直接邮寄到家,彻底省去他们来回奔波的辛苦。“原本以为要跑好几趟市区,没想到在开发区就能办完所有事,太省心了!”闵某家属的感慨,是对工伤认定事务中心便民服务最直接的肯定。

在高效推进工伤认定的同时,保障家属权益始终是核心。相关部门主动搭建沟通桥梁,经多次协调,企业与家属达成赔偿协议。8月11日,家属通过邮寄的方式向晋江市工伤认定事务中心送来锦旗和感谢信。

这起案件快速妥善处置的背后,是晋江工伤认定多层级机制创新的坚实支撑。今年以来,晋江市率先整合工伤认定权责,将原由乡镇(街道)承担的工伤认定事项统一收归市人社局,并于3月专门设立工伤认定事务中心,专项协助工伤认定科开展工伤案件受理、调查、调解等事务性工作。

在权责整合基础上,晋江市进一步创新“分片管理+人员派驻”工作模式:将全市划分为四个工作片区,由晋江市人社局择优选派专职人员下沉至各乡镇(街道),实行“市镇双重管理”机制——日常工作由乡镇(街道)统筹调度,人员编制归属市级管理,真正实现“编制在市级、服务在基层”,有效破解基层专业执法力量短缺的困境。

针对陈埭镇、池店镇等产业集聚度高、劳动保障事务量大的区域,晋江市还精准建立“片区统筹、疑难共商、事务联办”配套机制:各片区由组长牵头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重点协调跨区域案件调查与纠纷调处,深化重点疑难案件的联合研判;同时,派驻人员实行“一专多能”,在负责工伤认定核心工作的同时,协助镇街开展劳动保障领域其他事务,逐步构建起“市级统筹抓总、片区联动协同、镇街高效配合”的工伤认定工作新格局。

“设立工伤认定事务中心,旨在把服务送到群众和企业身边,让大家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晋江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持续优化工伤认定服务流程、完善工作机制,高效处置各类涉企涉民事务,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护航社会大局长治久安贡献力量。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