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阙杨娜) “一、二、三,茄子……”日前,在晋江全纳吾童健康管理中心,30名孤独症儿童开心地留下一张合影。至此,为期三周的孤独症儿童“爱心课堂”画上圆满句号。
“爱心课堂”书法班里,5岁的成成(化名)在老师的指导下,握着毛笔写字。“孩子的进步太大了,我们非常惊喜。”成成的妈妈段女士开心地说,“以前,成成只是做康复训练,没有参加过这类课程。非常感谢‘爱心课堂’,不仅为我们解决了子女暑期看护难的问题,还让孩子有了长足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这是晋江连续第三年举办孤独症儿童“爱心课堂”。此次“爱心课堂”配备了充足的师资力量,共设5个班,服务30名3周岁~8周岁的孤独症儿童。在课程设置上,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开设感统、社交、认知、手工精细及生活自理能力训练等核心康复课程,帮助孩子们巩固技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融入书法、乒乓球等特色课程,让孩子们在趣味学习中增长技能。
孤独症是我国儿童精神类残疾的最大病种之一。近年来,晋江各方合力用爱守护“星星的孩子”。“开展150名孤独症儿童关爱行动”被列入2025年晋江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投入280万元开展孤独症儿童康复救助;同时,通过举办家庭干预培训、开展“关爱星星”援助计划、举办“爱心课堂”等措施,让“星星的孩子”不再孤独。
“‘爱心课堂’不仅为孤独症儿童打造了一个安全、专业的暑期成长空间,帮助他们巩固技能、提升融合社会能力,还能有效缓解家长长期照护的压力,让特殊家庭真切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晋江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