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施蓉蓉) 近日,晋江市华海村、围头村、福林村三村“红色讲习所”联建联创系列课程开班仪式在华海村举行。此次活动是三村自2025年5月20日签订“百强村社”联建联创协议后推进的首个共建项目,标志着三村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据了解,“红色讲习所”由 晋江市委选派驻乡村振兴重点村第十工作队牵头策划,聚焦三村党员干部、后备力量、乡贤骨干及大学生等关键群体,围绕乡村治理、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等核心能力模块,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专题研讨+实践操作”的多元化教学模式,旨在打破地域界限,构建常态化学习交流机制。
深沪镇党委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黄璟表示,“红色讲习所”的设立,标志着三村在党建引领下,携手共育人才、共谋振兴的新征程。她希望大家能将学习成果应用于解决产业发展瓶颈、改善人居环境、化解矛盾纠纷、弘扬优秀乡土文化等具体实践中,利用平台优势,在思想交流、经验分享、资源对接上主动作为,积极探讨三村在产业互补、文旅融合、人才共育、治理协同等方面的合作路径。
活动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央视科教频道编导陈勇宁作题为“闽南乡村文化脉络与方向”的专题讲座。他从掌握乡村文化故事和遗存、梳理乡村文化现象的时代背景、立足并挖掘本村地域特色等角度展开课程,并结合媒体经验为学员带来实操指导。同时,他还分享了自己在福林村挖掘端园建筑特色和文化故事、在围头拍摄候鸟的经历等,为三村未来依托“红色讲习所”自主开发全新乡村活动、提升乡村文化活力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方法论指导。
“华海村的海洋文化、围头村的战地文化、福林村的侨乡文化各有特色,‘红色讲习所’为这些文化搭起了交流的平台。”华海村党总支书记施明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村虽分属不同镇,但乡村振兴的目标一致。他认为,讲习所不仅能提升干部能力,更能推动三村在产业互补、治理协同上走深走实,“未来,我们会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文化场馆,让学习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作为龙湖镇大学生“扬帆计划”学员,许明翔表示:“作为福林村人,我一直关注家乡发展。这次课程让我深受启发,如何结合乡土文化设计特色活动、如何调动村民参与积极性,这些都是我们返乡实践中需要思考的,很开心在这次课程中有了收获。”
据悉,“红色讲习所”后续将持续结合三村资源,将红色基因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爱乡情怀培育有机融入乡村发展,推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建共育”的乡村振兴新路径。三村负责人均表示,将以讲习所为起点,共同讲好三个村的精彩故事,让协同发展的种子在晋江乡土上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