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柯国笠 陈巧玲) 日前,在泉厦金生命健康硅谷暨生命健康项目对接活动上,拥有多年创新药投资经验的中金公司全国股票业务执行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张一鸣作“生物医药产业展望及投资机遇”主题分享。他指出,创新药作为医药行业的高端制造业代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窗口期。
资本市场已率先投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涨幅已达50%,南下资金持续加仓创新药龙头;A股科创板与港股板块中,高研发壁垒企业的估值溢价显著高于传统仿制药。
政策成为主导因素。张一鸣指出,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首次从研发、审批、支付、投融资四大环节打通商业化堵点;政府工作报告把创新药列为重点,政策红利空前。
更关键的是盈利模型。对比数据显示,国内创新药毛利率普遍在85%以上,而传统仿制药已降至50%~60%,且受带量采购挤压,毛利率将继续下滑。高毛利叠加医保谈判“以价换量”窗口期,创新药正进入“高投入—高回报—再投入”的正向循环。此外,创新药的比较优势,受国内外的政策影响小。
在产业竞争上,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化正在兑现。中国创新药资产频繁解锁海外价值,多元出海方式开始涌现。张一鸣分享了一组数据:今年前五个月,国产创新药对外授权交易18起;金额超过5000万美元的项目已占全球42%,而2019年仅4%。交易形态也从单一品种升级为平台合作,新的交易模式既快速回笼现金,又降低后期风险。百济神州等企业的多个管线已具备“全球首创”潜力,有望在欧美主流市场改写治疗标准。
在投资层面上,张一鸣给出三条主线:一是拥有国际多中心临床数据、即将进入商业化放量的创新药企;二是承接全球订单的CXO全产业链,从药物发现、临床到生产的外包需求持续井喷;三是上游高端试剂、设备、原料的国产替代。他指出,创新药的高景气正自下而上传导,带动科研服务、制造、支付体系同步扩容。
作为国内顶级投资机构,2020年—2021年,中金牵头完成医疗医药IPO融资119亿美元,项目数和金额均列全球第一;微创机器人、百济神州、合全药业等标杆案例背后均有中金跨市场团队的身影。
“中国创新药已从‘跟跑’进入‘并跑+领跑’阶段,资本、政策、人才、产业链全部到位。”张一鸣判断,未来三至五年,行业将出现一批市值千亿元级别的全球化药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