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7月23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龙湖镇福林村
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落在斑驳的石板路上,记者跟随龙湖镇福林村驻村第一书记杨彬彬走进这个静谧的村落。
“许阿伯在家吗?”杨彬彬带着记者来到村民许书抄家,隔着大门问道。
“谁呀?”许书抄的老伴王玉串一边问,一边走过来。看到杨彬彬,老人热情地将我们迎进家中。听说记者来了解近日刚安装的小夜灯,老人脸上满是笑意。
“很方便,晚上起夜,我一动,灯就亮了。”许书抄说。王玉串带我们来到楼梯口,这里光线不足,稍显昏暗。只见王玉串走上两级台阶,手往旁边的窗口一伸,一道柔和的光瞬间亮起。
“这灯可‘聪明’了,人一来就亮,人走了就灭。”王玉串笑着说,“白天,我们把它放在楼梯这儿,晚上再放到床边,非常实用。”
杨彬彬接过夜灯,将其放在楼梯铁栏杆处,夜灯一下子就吸附在铁栏杆上:“阿婆,这个夜灯有磁吸功能。白天,您把它吸在这里,一靠近楼梯口就能亮,这样就不用再走两个台阶了。”
“这样就更方便了!”王玉串开心地笑了。
这样轻巧又“聪明”的小夜灯,在福林村77名80周岁及以上老人家里都落了户。
今年,福林村“党建+”邻里中心发起“微心愿”征集活动,通过网格员入户走访、邻里中心登记等渠道征集村民意见建议。长者“安全起夜”被列入首批“微心愿”名单。
如何让“安心灯”真正安到老年人心坎上?行动前期,邻里中心组织党员代表、老年协会成员、热心乡村能人及部分长者代表召开专题协商会。大家围绕“选什么样的灯最安全实用”“安装在哪些位置最合适”“后续如何维护”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走访中,工作人员发现,部分老年人床头没有插座。经过多方比对、讨论,他们最后选择了一款人体感应、光线感应、LED节能、光线柔和的充插一体小夜灯,小夜灯还有磁吸功能,在安装方式上也更灵活。
杨彬彬告诉我,此次“安全起夜”对象为福林村80周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以及长期居住在福林村的80周岁及以上的归侨。小夜灯由福林村党员带头认捐,也有部分热心村民主动认捐。
一盏灯一份情,更需要长久的守护。为了让这份温暖持续发光,福林村拟定《“福林长者安心灯”邻里公约》,并张贴公示,倡议邻里多走动,夜间多留意周边长者动静,多一声问候、多一份安心。
“安装小夜灯不是一个大项目,但也需要走访了解长者需求、党员带头认捐、入户安装,无形之中拉近了党群距离,凝聚了邻里合力。”杨彬彬说,福林村计划持续开展此类公益行动,如爱心义剪、改造困难学生书房等,用更多实实在在的“微行动”,汇聚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的“大能量”。
本报记者 施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