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向阳取“金”

时间:7月16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地点:晋江英林镇锦江村

夏日的阳光炽热而耀眼。在锦江村村委会的屋顶上,一块块光伏板整齐排列,宛如一片片蓝色的镜面,在阳光的轻抚下闪烁着光芒,像在诉说着“光”与“金”的故事。

“两期光伏电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近20万元。”锦江村村委会常务副主任柯文革高兴地说,项目为村里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让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华丽转变。

锦江村,这个距离英林镇区5公里的村落,常住人口1000多人。2024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25万元大关。而这背后,两期光伏电项目功不可没。去年4月,锦江村充分利用村委会及村民柯春敏家的建筑物屋顶,开启了锦江村光伏电(一期)项目的建设。3个月后,一期项目正式投用。骄阳下,那800平方米的光伏板,开始为村里“捕获”财富。紧接着,同年11月,借助英林镇长龙拉链织造厂的屋顶,锦江村光伏电(二期)项目动工,并于同年12月投用,1000平方米的光伏板再度为村里增添了“生金”的力量。

当夏日的阳光肆意洒落在锦江村那总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光伏板上时,每一块光伏板都似吸光的海绵,默默地将金色的光线转换成电流。锦江村党支部书记柯育顺的手机上,安装有可以连接光伏发电的App,屏幕上的数字每几秒就跳动一次,如同欢快的音符,奏响着村集体财富增长的旋律,又像村里鼓起来的钱袋子,让人满心欢喜。

“两期项目总投资超100万元,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每月可为村集体增收1.8万元。”柯育顺说,为了壮大村集体收入,英林镇创新推出了“政府引导+村集体参与+企业运营”模式,实施“光伏+”项目。光伏电直接卖给企业,相较于并入电网的电价更高,村集体的收入自然更加可观;而企业用上了光伏电,电价比工业用电低,还有效降低了电费支出。

走进锦江村的长龙拉链织造厂生产车间,灯火通明,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一片繁忙景象。这里的用电,大部分都来自楼顶的光伏电项目。长龙拉链织造厂经理洪于钗感慨道,光伏项目的投用,不仅实现了厂房顶层遮阳,还降低了工厂的电费支出,更让村集体经济增收,形成了多方共赢的良好格局。

锦江村将闲置屋顶变身“阳光存折”,喜收“阳光钱”的故事,只是英林乡村振兴整镇推进的一个缩影。英林镇首个屋顶“生金”项目,早在2016年7月就已在钞井村敬老院屋顶实现并网。时光流转,历经10年发展,全镇20个村中,已有12个村加入光伏电等新能源创收项目的行列,这个“向阳生金”的队伍,还在不断发展壮大。

向阳取“金”——从被“输血”到“造血”,村集体有了稳定财源,更激活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内生动力。这束跨越屋顶的光,不仅点亮了电表上的数字,更照亮了晋江乡村共同富裕的新路径。

阿火(王昆火)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