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泽宇 董严军
“哇!这就是花生宝宝的家吗?我要当摘花生小能手!”炎炎夏日,晋江安海坝头小学的严若晴小朋友拉着妈妈的手,蹦蹦跳跳地走进校园,准备参加一场有趣的花生采摘挑战赛。
暑期来临,坝头小学劳动教育基地里的花生悄然成熟。6日下午,校园里响起了欢声笑语,10多名学生化身“花生特工”,在劳动实践基地里大展身手,收获自己种植的“花生宝贝”。
指尖翻飞间的丰收狂欢
摆在孩子们面前的,是一排排新鲜“出土”的带株花生。“摘花生时要注意力度,不能损坏花生壳和花生。”学习摘花生的技巧后,比赛正式开始。同学们撸起袖子,左手抓着花生株,右手像啄木鸟一样“嗒嗒嗒”地摘个不停,一颗颗裹着泥土的花生应声而落。
“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二年级学生王梓翾一边哼着童谣,一边盯着花生株。她像拆盲盒一样轻轻拨开花生叶,找到目标后手腕轻轻一旋,“啵”的一声,带着泥土香气的“麻屋子” 就乖乖落进盆子里。虽然太阳公公把她的小脸晒得红扑扑的,但她根本停不下来,完全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中。
不远处,小朋友们组成“互助小队”,有的负责拨开茂密的枝叶,有的专注采摘,还有的蹲在一旁捡拾掉落的花生。“我的盆满啦!”王筱恬举着塑料盆欢呼,盆底沾着的泥土蹭到她脸上,变成了可爱的“小花猫”,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
不一会儿,花生大军就被大家“消灭”干净。同学们兴冲冲地将自己的收获一一“上秤”验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被称重,孩子们的脸上写满期待与自豪。当所有花生验收完毕后,三年级的王菀滢凭借4.61公斤及最高完成分拿下冠军。被问及有什么秘诀,她调皮地眨眨眼:“快、准、狠!认准角度后,大把大把地摘。”
劳动实践里的成长密码
“花生从播种到收获,孩子们期盼了整整4个月。”看着热闹的现场,坝头小学校长李友益眼中满是欣慰。
这场花生采摘比赛,其实是学校劳动教育系列活动的“丰收篇”——早在今年春天,孩子们就亲手翻土、播种,课间给花生浇水、除草,观察它们从发芽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
有意思的是,同学们不仅要比拼采摘速度和总重量,老师还会仔细检查花生的整体破损情况,计算破损率。“这是让孩子们明白,劳动既要高效,也要细致。”李友益说。
据了解,这是坝头小学劳动教育的新尝试,此前该校还开展过采摘茄子、秋葵、甘蔗等活动,并组织同学们进行劳动主题绘画。接下来,还有“一粒花生的旅程”征文、手绘科普小报、爱心义卖等众多活动等待同学们解锁。
“以前看到的都是处理好的熟花生,现在才知道它长在土里,要付出这么多努力才能收获。”王永舜捧着自己的“战利品”,认真地对妈妈说。
在坝头小学,一颗小小的花生,不仅串联起播种、收获的劳动体验,更是孩子们认识自然、理解责任、收获成长的“魔法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