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b版:要闻 下一版  
上一篇

三十一载 “诗词之花”季季开

日期:5月17日 星期六 天气:晴

地点:晋江英林镇英林村

在英林村,有这样一群文化守护者——晋江市南英诗词协会会员。他们以四季为笺、笔墨为舟,在诗词传承的长河中坚守三十一载,用123期季刊滋养精神家园。

这一天,英林镇长存公园的“南英诗词协会创作交流基地”里,78岁的洪祖林、82岁的施培忠和55岁的张长森齐聚,共同探讨诗词创作。我跟着也来到现场。只见书架上,海内外诗词典籍与协会诗刊整齐摆放,墙壁上也挂着不少诗词佳作。大家围聚一起,时而用闽南语吟唱经典诗词,时而铺展宣纸,蘸饱浓墨,笔走龙蛇间,写下“南英雅韵”“英林焕彩”等书法作品。

作为扎根英林村的文学社团,南英诗词协会汇聚了百余位诗词爱好者。自1994年12月25日《南英诗刊》创刊号出版以来,31年间,该协会出版了123期诗词季刊,如年轮般保存着英林的诗词记忆,也成为晋江诗词文化的重要推动者。

“诗词滋养心灵,滋润生命。这些年,我与协会共同成长。”31年前,洪祖林还在从事拉链生意,平时喜欢涂涂写写,也喜欢用诗词发现生活之美。协会成立后,他成为其中一员,担任创会副会长,并坚持每年向协会捐赠3000元,从不间断。2009年至2023年,他更是担任会长长达14年之久。

洪祖林告诉我,成立后的十年间,协会先后在英林镇侨联、英林影剧院、英林商会大厦等地“移动”办公。历经多次搬迁后,协会成员意识到拥有固定办公场所的重要性,南英大厦的建设也随之启动。

2004年,五层高的南英大厦落成,让协会成员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家。此后,有了大厦租金的稳定收入,加上热心企业的慷慨捐赠,不光可以保障协会的日常运转,还可以助力“海内外诗词大赛”“理监事会换届”等大型赛事活动的举办。

“凌云巨臂树雄心,改造旧村摇好音。”交流会上,施培忠用这样的诗句点赞英林村的旧村改造工作。随后,他还饶有兴致地用闽南语吟诵起洪祖林写的诗,赢得阵阵掌声。

一旁负责协会日常工作的张长森告诉我,协会每年固定召开年会,定期开展春秋采风活动,春季安排在省内,秋季安排在省外。“季刊每期印刷数千册,主要用于赠阅交流。”张长森说,季刊的来稿作者遍布全国各地。每期季刊出版后,还要邮寄到海内外诗词爱好者的手中,“以第123期为例,仅邮资我们就要支付三四千元。有些老读者如没有收到,还会打电话来咨询。”

如今,协会每年坚持举办中秋诗词吟诵会,并走进英林中学、英林中心小学传授诗词知识。为了与时俱进,协会还不断创新传播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定期刊发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诗词、热爱诗词。

123期诗刊是静态的文化存储器,也是动态的文化生长点。当古稀诗人与青年会员共研平仄,当闽南语吟诵声穿透校园砖墙,那一刻,文化的种子正在播撒,在坚守与传承中,“南英”之花也必将越开越艳。

阿火(王昆火)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