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b版:小记者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包饺子的温暖时光

关雪婷(晋江金井瀛洲小学六年2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方都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的家乡也不例外,尤其是春节,热闹非凡,其中让我最难忘的就是除夕包饺子这个习俗。

除夕,我们一家人围坐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热热闹闹地准备包饺子。奶奶坐在沙发上,手法娴熟地擀着饺子皮。不一会儿,一堆圆圆的、厚薄均匀的饺子皮就堆在了一旁。我、妈妈,还有两个妹妹围在桌子边准备包饺子。

只见妈妈轻松地拿起饺子皮,放上馅料,双手灵巧地一捏,一个漂亮的饺子就诞生了。我学着妈妈的样子,拿起一张饺子皮放在手心,用勺子舀了一勺馅料放在皮中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皮对折,再一点一点地捏褶子。可我包出来的饺子歪歪扭扭,怎么也立不起来。再看看两个妹妹,虽然她们包的饺子有的馅料露了出来,有的模样十分奇怪,但她们一点也不气馁。

此时,妈妈笑着耐心地指导我们:“馅不要放太多,不然包不住;捏褶子的时候要均匀一点……”在妈妈一遍又一遍的教导下,我们渐渐掌握了技巧,包出的饺子越来越好看。

一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说说笑笑。奶奶还给我们讲起了饺子的由来:相传东汉末年,张仲景见百姓寒冬耳朵生疮,便用面皮包上驱寒药材,做成“娇耳”,煮熟给百姓吃,饺子便这样诞生了。

饺子包好后,奶奶把一个个饺子放入锅中,饺子们都在锅中悠闲地“游泳”。不一会儿,一个个像元宝的饺子就出锅了,光是看着样子,闻闻味道,都足够我流三尺的口水了!我连忙拿起一个碗,装了满满一碗;夹起一个饺子,咬了一大口,满满的肉味,可真香啊!自己做的就是好吃!

包饺子这个小小的习俗,不仅增添了除夕的气氛,更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和新年的喜悦。它就像一根纽带,将一家人紧紧地连在一起,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指导老师 陈双棋

版权所有 ©2023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